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9   星期一   农历三月廿一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深度报道(三)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6-07-21 16:14:00

  编者按:本篇展示竹木雕、织绣唐卡、金属玻璃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部分参展作品。部分照片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提供。

  竹木雕

  王笃纯,1932年出生,13岁随父学习黄杨木雕。1953年进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民美学习班,师从父亲王凤祚。 王笃纯的黄杨木雕秉承家风,贴近生活。作品选题和构思多以农村生活为旋律。作品在继承父辈优秀技艺和风格的同时,力求创新和突破,致力于探索传统黄杨木雕与时代相结合的创作途径。其作品多以反映浙南乡村生活风情为主题,表现着浓厚的民俗情趣。如“乡音”、“喜庆”、“上市”、“赶集”、“省亲”、“村头锣鼓声”等。


赶集 黄杨木 作者:王笃纯

 

  邢伟中,1954年出生,1976年开始师从著名制扇艺人周天民先生学艺,几十年来在老师的技艺熏陶下,逐步掌握了制扇技艺上的重要环节,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老师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了苏州独有的传统制扇工艺,并以几十年来自己的创作经验,著写了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工艺美术》刊物、《姑苏工艺美术》杂志等。邢伟中以大型拉烫双面异样檀香扇“人文荟萃 歌舞昇平”等多件作品荣获了全国工美的最高奖项。同时还有些作品代表国家级赴国外展示,获得了高度赞誉。


拙政园宫扇  印度老山檀 作者:邢伟中

   

  佘国平,1949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木雕世家(其父佘文科是莆田木雕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不间断工作48年,得益于其父的木雕技艺真传,加以自己的刻苦钻研、功底扎实、技艺娴熟。两次进院校进修深造,21岁起创作的作品就不断参加全国性的重要工艺美展,获金银等奖项40余枚,其中有8件作品分别被中国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木雕艺术馆及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佘国平的龙眼木雕兼具中国传统雕塑精神和莆田木雕传统技艺底蕴与学院派风格,形神统一、风格大气,是继承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佳作,不愧被称为“福建木雕第一刀。”


单刀赴会 乌木 作者:佘国平
 

  曹永盛,1969年出生,1985年至1988年师从方莳田师傅学习木雕制作;1988年至2001年钻研徽派雕刻艺术并从事制作;2001年至今创建黄山市徽派雕刻研究所,创作、传承徽派雕刻。天然的徽州地域生活环境再加上家族的影响,曹永盛8岁时即对绘画和雕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待八年级脱离学业后就正式师从姑父学习徽派雕刻艺术,在姑父的精心指导、徽文化的熏陶感染及其对徽派雕刻理论自学的基础上,曹永盛掌握了比较娴熟、深厚的徽雕技艺,但学无止境,在实践过程中他还注意将徽派雕刻与其它雕刻文化及时代文化等进行融合,注意与各地雕刻名师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设计及操作刀法上他还特别讲究传承和创新的结合,以使徽派雕刻历久弥新。


渔家乐台屏 金丝楠木 作者:曹永盛

  织绣唐卡类

  娘本1971年生于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上村,从小深受吾屯上、下寺佛教绘画艺术的感染和熏陶,12岁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老师拜师学艺,从事热贡艺术唐卡绘画和藏传佛教艺术研究工作。

  娘本的唐卡作品,在设色上充分利用固有色和夸张色的配合,画佛像时多用高纯度夸张色,配合佛教优美造型,在现实与幻影般的环境中,展现神佛的魅力,创作出奇丽的艺术境界,在描绘现实景物时,则使用固有色,色彩明亮艳丽,具有自然景物动人本色,在唐卡绘制中浓重饱和的用金技术与淡雅柔和的局部设色又是他的绝活之一。


热贡唐卡 千手观音 作者:娘本

 

  张美芳,1946年出生,自六十年代开始系统学习刺绣技艺的各种针法和技法,后又师从任嘒閒大师,并且与刺绣老艺人开始合作,总结刺绣技艺,编写刺绣技艺的相关著作。在此过程中张美芳绣制了刺绣动物、人物及虚实乱针绣。 张美芳在多年的刺绣研究、实践中,注重作品题材的选择;对作品的形态、质感、层次、色彩和整体的效果;以及刺绣新材料的研制、运用,能不断关注和结合时代文化的发展需要。如:在不断总结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融合现代的思维和创意,汲取各自的技艺优势,不拘一格,充分发挥刺绣技艺的表现力,增加了刺绣作品的“形式美”,提高了刺绣作品的艺术内涵。

 
苏绣 枯木逢春 作者:张美芳 

 

  柳建新,195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现任湘女绣庄艺术总监,柳建新湘绣艺术研究传习中心创始人。柳建新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秀的嫡传弟子,从事湘绣艺术事业40年,主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刺绣。作为湘绣“鬅毛针”法第三代传人,她擅长运用湘绣独创的“鬅毛针”法刺绣虎、狮、猫、狗等动物,针法活泼、质感强烈;由于有相当的绘画设计功底,她绣制的人物肖像,惟妙惟肖,传神逼真;作为研究所第一批研发双面全异绣(在透明真丝缎的两面同时绣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画面)的刺绣工艺师,她娴熟掌握全异绣的技巧,创作并绣制的异绣作品天衣无缝,被国外友人誉为“魔术加艺术”。


母爱 湘绣 作者: 柳建新
 

  姚惠芬,1967年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从1977年开始学习刺绣,1988年至2003年,师从近代“仿真绣”大师沈寿的第三代传人、苏州刺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牟志红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嘒闲先生学习苏绣技艺与理论。她曾拜苏绣“仿真绣”创始人沈寿大师的第三代传人、苏州刺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牟志红为师。自1995年起,姚惠芬又跟随苏州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嘒闲老师系统地学习刺绣理论和技法。由此,姚惠芬不仅学到了苏绣的诸多理论,掌握了苏绣的几十种针法,更学到了老一辈刺绣艺术家许多高尚的作风和品德,为她今后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飞天意象 苏绣 作者:姚惠芬
 

  张玉英于1935年8月14日出生于苏州。1955年5月进入苏州工艺美术合作社(即苏州刺绣研究所),拜朱凤老师学艺,学习苏绣的“传统绣”。1964年,从师于李娥英和任慧娴两位大师。专注于人物、风景等“乱针绣”的学习与研究。七十年代起专门从事人物和乱针绣技艺的发展传授。1995年退休后,继续在刺绣工作室从事绣制和传艺。 张玉英以苏绣的传统绣为基础,重点学习和发展乱针绣技艺,主攻人物绣。张玉英擅长“乱针绣”,其特征是:线条组织结构较其它任何针法都不同,以线条交叉的形式来表现绣面。大致可分两大类大乱针和小乱针。 乱针绣针法活泼,局限性小,运用一种绣法,即可表现千变万化的绣面。在绣制时,除了上述这两种外,还必须掌握三方面的要素,即:运针、色彩、线条。


剪纸花 苏绣 作者:张玉英

  金属玻璃类

  夏吾角,1966年出生,童年在家(加仓玛村)学艺; 小学时,课余跟随父亲学艺;1979年至1982年在同仁县民中上初中,课余师从热贡艺术大师登丁学艺;1982年至1984年在同仁县民中上高中,课余继续学艺;1984年至1991年在家专业学艺从艺;1992年至2002年在家或外出(带学徒),从事专业创作;2003年创办青海热贡文化域地雕塑艺术中心,任主任;2005年8月成立青海仁俊热贡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任总经理。现为同仁县热贡艺术协会常务理事。

 
释迦摩尼 铜雕 作者: 夏吾角
 

  何满,1965年出生,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满自1984年至1990年跟祖父学习加工银铜器制作;1991年至今,他个人创业经营银铜器加工制作与销售,2009年至今任青海省湟中县银铜器协会会长,2011年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将他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工艺代性传承人。


莲花尊 纯银錾刻 作者:何满
 

  马福良,1958出生,民间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75开始在大厂县王指挥屯村办企业从事手工艺产品制作;1983至1987年在县供销社工作,从事手工艺品研究;1987至1997在县外贸民族工艺品厂,从事设计和销售工作;1997建立大厂回族自治县特种工艺品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改名为大厂回族自治县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现专门从事工艺品设计、制作和销售工作。


錾云龙纹葫芦式执壶 花丝镶嵌 作者:马福良
 

  张心一,1958出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师从陶良宝、边炳森,从1972年起学习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张心一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既有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十大杰出职工等荣誉称号;也有代表他在金银文化传承与创新上杰出成就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国际首饰设计制作奖等。


八宝熏香炉 足金镶嵌 作者:张心一

编辑: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