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9   星期一   农历三月廿一   
非遗融资:筹钱难,花钱也不易
作者:3630 创建时间:2012-03-28 08:44:00



非遗融资:筹钱难,花钱也不易

边思玮

    资金短缺一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在近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在京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信息交流会”上,非遗保护的资金来源成为各国专家讨论的重点。
  
  在我国,生产性保护的理念推动部分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了联系。“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这是《“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文化产业融资提出的宏观建议。
  
  由于部分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是否属于文化产业范畴尚不明确,重点在保护的非遗融资仍有其特殊性,融资热不代表融资易,因而不少非遗项目在融资的道路上依旧困难重重。

    “双管齐下”搞融资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广灵剪纸”传承人,张多堂一直想把广灵剪纸做大做强,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从2007年起,他向相关部门申请划拨了60亩地,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并成立了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和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随后建成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该园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商务部、文化部等四部委确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当时的银行贷款帮了他的大忙。
  
  “我们从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贷款了580万元,利率是0.8%,分7年还清。”张多堂说,受益于政府的帮助,虽然程序繁琐、灵活度差,他还是把银行贷款当做最理想的融资方式。但是张多堂也发现,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确保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但是银行提供的合适的贷款产品少得可怜。“我去看了很多银行的贷款产品,都觉得不适合非遗项目。”张多堂说。
  
  面对剩下的资金缺口,张多堂选择了民间借贷。“当地的借贷公司对我们比较信任,程序很简单,而且我们借期短,也没出现过太大问题。”张多堂说,民间借贷的灵活性相对银行贷款要好很多,唯一的不足就是利息高,达到3%。发展至今,公司从来没有离开过民间借贷。对于马上将投建的产业园二、三期工程,张多堂还是想走“双管齐下”的方式,先从银行贷款,再从民间融资。
  
  和张多堂在开发“广灵剪纸”过程中的“双管齐下”融资方式类似,瑶族银饰、苏绣、皮影戏和景泰蓝等项目的相关开发在融资中也选择了同一方式。对于很多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单纯依靠财政补贴无法实现做大做强,所以加大融资力度就成了项目发展的重中之重。
  
  不管是银行贷款还是民间借贷,都属于债权融资,但是债权融资尤其是银行借贷对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开发来说依然有很多困难。“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开发很难建立合适的价值评估体系,所以银行贷款担保比较困难。”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院长谢伦灿说,“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始推出针对文化产业的减息、无息产品,是否适用于非遗项目,可以进行尝试。”

    国有和民间资本开始介入
  
  就在张多堂为债权融资操劳费心时,湖北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木雕船模”的传承人龙从发、湖北省级非遗项目“汉绣”的传承人任本荣以及剪纸艺术家沈松柏收获了一笔不小的投资。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这3位传承人签订了非遗产品开发推广战略合作协议,他们创作的木雕船模、汉绣和剪纸被开发成旅游文化产品和高端收藏品,以包销、代销、订制等多种方式来推广。去年底,他们的产品已经被推向市场。
  
  不仅如此,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去年成立了武汉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免费为非遗创作者提供工作室,投资建立现代理念的生产开发模式,使非遗项目以全新的面貌“出阁”。
  
  在投资界青睐高科技、出版、影视等产业的今天,投资非遗还是一件新鲜事。“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我们除了考虑到非遗项目的较大市场潜力之外,还出于一种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武汉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看上了非遗这块“文化蛋糕”,包括民营资本。
  
  作为一家民营资本投资公司,深圳世纪华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有限公司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涉足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开发。“我们正在精心挑选一些合适的项目。”该公司项目总监刘欣说。
  
  刘欣认为,国有资本更偏重于投资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文化等大型文化产业。但是对于大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而言,民间资本或许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谢伦灿认为,尽管目前针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很多,甚至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也已加入,但对于非遗项目,目前投资主体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民营资本处在开始介入的阶段。
  
  面对逐渐升温的非遗项目投资,无论主体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各地政府普遍表示认可和欢迎。“对于非遗保护来说,政府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基础的,就是保护和促进传承。”武汉市文化部门的一位官员表示,“在目前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政策之下,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投资非遗的企业牵线搭桥,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把握好投资和保护的“度”
  
  对于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来说,如何使用筹集来的资金比如何筹措资金似乎更为关键。曾经从事过宣传工作的张多堂对此颇有经验。在广灵剪纸产业园里,不仅有研发中心和培训学校确保剪纸手艺传承提升,还有博物馆和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张多堂说,这样“多位一体”的建设能够将保护和发展产业结合在一起。
  
  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也正是看到了非遗在旅游开发方面的价值,免费为3位非遗创作者提供1000多平方米的专业工作室,投资500万元尝试启动策划、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策划一批非遗精品、包装一批非遗核心产品、推广一批具备非遗元素的旅游商品。此外,该公司的一些投资还被用于提升非遗项目的管理和产品营销水平。
  
  深圳世纪华业公司的具体投资方式还在探索中。刘欣说,他们在细致梳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脉络,对具体怎样投资并不着急。“这是一项慢活儿。比如一些非遗项目可以展演或通过博览园进行展示。”
  
  提升管理、包装产品、开发非遗旅游、展演……对于诸多投资主体来说,非遗能够通过这些方式得到保护传承,而公司也能够因此盈利,这是催火目前非遗投资的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投资方式都适合非遗的生产性保护。
  
  “对于非遗产品的重新包装、对传承人的培训,包括创新管理模式,都是可取的。”谢伦灿表示,“但是非遗产品和一般的文化产品有很大差别,目前还处于保护的阶段。一味追求投资和回报,很有可能伤害到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他认为,目前一些展演打着非遗的旗号,但是改变了部分传统文化元素甚至故事情节,歪曲了非遗项目的价值。这些展演在一些旅游热门地区还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应该加以制止。
  
  如何让非遗保护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平衡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度”上?日本的歌舞伎艺术保护或许可资借鉴。在日本,一些歌舞伎博物馆由政府全额拨款,负责向观众表演最传统正宗的艺术;在旅游市场上依然有商业赞助的歌舞伎表演,向观众收费,并且经营主体需要纳税。这种产业“反哺”非遗项目的方式,正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题中之意。
  
  然而,在投资和保护之间要掌握好“度”绝非易事。一方面需要理论和政策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主体的有益尝试。“非遗投资前景很好,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谢伦灿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