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4   星期三   农历三月十六   
津门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
项目序号:621
项目编号:Ⅱ-122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天津市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河西区
保护单位: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天津市河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河西区
  
  法鼓是天津民间花会的重要项目,本系佛教音乐,据传,最早的一个法鼓团体即是大觉庵金音法鼓会。法鼓会乐器由鼓、钹、铙、铬子、铛子等组成,而以鼓为主,居于乐队的中央;钹左钹右,各有七八人;铬子、铛子各二人,都在鼓后。表演时各种手持乐器均需“耍”,并要轮流表演。开始演奏称为“开”,先击鼓数声,继之头钹连敲四声,之后各种乐器按谱齐奏。如是在行会时,则只以铬子、铛子打【常远点】曲牌以整齐步伐。法鼓曲牌约十几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摇通鼓】等。民间法鼓会众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龙亭井音法鼓、芥园花音法鼓和侯家后永音法鼓等。
  杨家庄永音法鼓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及其周边地区。法鼓原是佛教法器,鼓面蒙江豚皮,形体较大。相传杨家庄永音法鼓的首创者是清代康熙年间天津大觉庵的一位和尚,他剔除佛教音乐的宗教因素,创造出一些鼓牌子,传给附近的村庄,建立起法鼓会,在年节喜庆日演出。
  杨家庄永音法鼓出会时主要是表现释迦太子出游的盛况,一般出会人数在四十人左右,有文场、武场之分。文场即仪仗队,行会时按顺序排列,鱼贯而行,气势磅礴,别具特色。会员肩挑茶炊、龙梢、点心箱、衣饰箱等十余挑,随着鼓点的节奏上下颤动,起伏有序。武场俗称“家什场”,主要是乐队,各种打击乐器按一定的词牌、曲谱演奏,鼓、钹、铙、镲等在伴奏中上下翻飞,左右开弓,做出“缠头裹脑”、“海底捞月”之类的动作,节奏徐缓渐进、跌宕起伏、情绪激昂、气氛热烈。永音法鼓表演既显阳刚之美,又见娇柔之态、声情并茂、和谐自然。文场器具和装饰大多以玻璃镶嵌,上面有彩绘或镂花浮雕的图案,刻绘十分精致。打击乐器演奏的曲牌主要有六种,包括【富贵图】、【阴阳鱼】、【对联】、【四时如意】、【八卦图】、【绣球】等。无论文场还是武场,各种道具、器械、装饰都是成双、成对、成套。
  杨家庄永音法鼓道具精美,特色显著,在津门享有盛誉,是天津市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奇葩。它一向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目前,永音法鼓会的会所已被拆迁,在道具破损、成员老化的现实状况下,这一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生存遭遇困境,亟待有关方面予以关心支持,保护其顺利传承,持续发展。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131
姓名
杨奎举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Ⅱ-122
项目名称
津门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河西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Ⅱ-122
项目名称
津门法鼓(香塔音乐法鼓)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西青区
编号
Ⅱ-122
项目名称
津门法鼓(刘园祥音法鼓)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北辰区
编号
Ⅱ-122
项目名称
津门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河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