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8   星期日   农历三月二十   
甘肃非遗魅力绽放非遗节舞台
来源:“陇上非遗 ”非遗公众号 创建时间:2019-10-24 14:05:00

原标题:成都国际非遗节,庆阳非遗魅力四射

在“第七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甘肃非遗因为独具特色,获得了世界的赞誉。在这支甘肃非遗“队伍”中,来自庆阳的非遗项目在甘肃馆内大放异彩,环县皮影、庆阳香包、西峰唢呐、南梁说唱、陇东民歌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及皮影戏,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最著名的要属环县皮影戏了,它不仅是甘肃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因为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皮影俗称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

在环县皮影戏展示区,前来观看的游客,看到展柜上俏皮可爱的皮影小人儿那雕刻精致的面孔、灵活的关节,都要忍不住拿起来把弄一番,站在展柜后的便是甘肃环县道情皮影雕刻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清旺,他不断地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着关于皮影的点点滴滴。

据高清旺介绍,除了皮影雕刻,他也会皮影戏的演唱。展柜上的皮影有戏剧人物、也有十二生肖,小编也忍不住拿起一个皮影小人儿仔细观看了一番,厚度适宜,润泽透明,柔而不软,硬而不脆,雕刻曲直有序,阴阳、虚实、疏密、长短错落有致,再加上矿物质颜料的点缀,像是给它们赋予了生命一般,灵动多变。

除此,还有享誉世界的庆阳香包,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了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据说也有趋吉避邪、祈求福寿平安之意。

6天来,甘肃展馆内,总是会看到一位面容慈善的女士拿着一面丝制扇子,端庄认真地进行着刺绣,一针一线游走在丝扇上,一根根彩线在她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图案,成为甘肃馆内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她便是庆阳香包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左焕茸。展柜上的香包除了传统的龙灯、虎头香包、福娃香包外,还有她的创意刺绣产品,如耳环、胸针等,独受女性的青睐,站在展柜前的女性参观者们相互试戴,爱不释手,成为了人们争相购买的“绣宠”。在这些小小的香包里,不仅包裹着沁人心脾的香料,还有千百年不灭的手艺人精神。

除了这些手工艺品,庆阳还有一项国家级项目也亮相本次非遗展——庆阳唢呐。不管是在甘肃展馆舞台上还是展会的中心舞台,来自庆阳的唢呐国家级传承人马自刚和翟立鹏两人,一长一短的唢呐演奏成为了最欢乐喜庆的元素,一曲曲高亢激昂的唢呐演奏,营造了本次展会欢天喜地的气氛。

在此次国际非遗节上,甘肃馆还有两项民间音乐——陇东民歌、南梁说唱,同样赢得了游客的广泛关注。陇东民歌和南梁说唱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陇东民歌流传于庆阳市及平凉市部分地区,属于传统民歌,也称庆阳民歌。陇东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陇东革命根据地时产生的《绣金匾》等曲目,曾唱红了全国,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中国民歌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南梁说唱是根植于庆阳华池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文化,是民间艺人采用方言,怀抱琵琶或三弦,自弹自唱、说唱结合讲述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其主要特色是唱词通俗流畅,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曲以陇东道情与华池民歌为基调,吸收陕北信天游旋律,激昂粗犷,富于变化。主要流传于华池、环县、合水,以及陕西省的定边、吴起、志丹等地,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作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张颖奎说,他平时以务农为主,只有农闲时受邀参加各种活动。他说,在南梁说唱中,对于“五音”的弹奏是最难学的,由于不识谱,他们要记下旋律,在乐器上一遍遍地练习。而最初学习时,没有高超的水平,唱词也是要硬背下来的。如今,他已成为当地很有名气的说唱艺人,甚至足迹已经踏遍大江南北。

陇东民歌市级传承人李爱琴,她那嘹亮优美的歌声,瞬间能把观众带进黄土高原,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她用歌声,带领听众走进陇东革命根据,勾勒出陇东人民地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历史发展轮廓……一首让小编记忆深刻的《冻冰》,更是唱出了陇东儿女们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