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1-01   星期五   农历十月初一   
砚台制作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
项目序号:916
项目编号:Ⅷ-133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保护单位:
申报地区或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贺兰石砚产自银川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贺兰山小滚钟口。早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自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结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有豆绿、深紫两色叠加,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云纹、眉子等形成各种象形图案,故制砚艺人都注重运用“俏彩”雕刻图案。贺兰石砚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贺兰石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清末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
  清光绪年间,湖北人张云亭当兵到宁夏,将砚台制作手艺传于闫万庆、闫万年。二人成年后,由于砚台刻得好,在银川有一定名气。闫万庆生有三子:闫子江、闫子洋、闫子海。解放前,享誉银川的“闫家砚”都出自闫氏父子之手,其中闫子江技艺最为精湛。
  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闫子江所带的三位徒弟:陈梅荣、施克俭、闫森林都能独立设计制作贺兰砚,并成为工艺美术师,后期又增加了闫淑英、杨武、樊庆云、张凤灵、马继红等徒工。此外,闫子洋所带出徒弟石飙、王文华、王屹也陆续成为工艺美术师,至此,贺兰石砚制作技艺传承到第四代。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828
姓名
卢锁忠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藏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33
项目名称
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卓尼县
编号
04-1895
姓名
闫森林
性别
出生日期
1952.11.03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33
项目名称
砚台制作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133
项目名称
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卓尼县
编号
Ⅷ-133
项目名称
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岷县
编号
Ⅷ-133
项目名称
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新绛县
编号
Ⅷ-133
项目名称
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易县
编号
Ⅷ-133
项目名称
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