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2   星期四   农历三月廿四   
非遗博览会丨小编探馆——“新时代 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22-08-31 10:41:00

8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开幕。

本届博览会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设主会场、分会场和线上平台。主会场设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设有“新时代 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4个板块。

考虑到很多喜欢非遗、关注非遗事业的朋友无法到现场观展,小编就以探馆的方式,节选现场展板中的部分内容,将展览的概要内容和现场氛围呈现给大家。今天小编先带你参观第一站——“新时代 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

*新时代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

一、立足中国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完善非遗保护制度,搭建起我国非遗保护的“四梁八柱”。

(一)健全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全国31个省(区、市)出台非遗保护条例,许多有立法权的市、县也出台了本区域的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

(二)强化非遗保护保障机制

中央层面,在文化和旅游部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国29个省(区、市)在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单独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处,31个省(区、市)设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央财政对非遗保护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2年已累计投入国家非遗保护资金96.5亿元,并安排14.17亿元用于实施国家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同时,绝大多数省(区、市)也安排了专门经费用于本地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2021年12月30日,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面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三)加强学术研究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非遗学术研究,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智力支持,提高非遗保护的专业化水平。

2021年2月,教育部正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启动研究生阶段非遗方向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目前,全国11所高校已正式备案开设非遗保护本科专业。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增设非遗保护一级、二级学科,开展硕博士培养。

(四)明确新时期非遗保护传承目标方向和任务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201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

(五)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

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一大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大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

完善项目名录体系,国务院公布五批共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绝大部分市、县也都建立了本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六)提升项目保护水平

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夯实项目保护责任,加强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指导支持开展调查立档、研究出版、传承实践活动、展示展演和宣传普及等工作。遴选一批保护工作理念正确、措施有效、成果显著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

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开展5次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各地涌现出一批项目传承有序、保护经验突出的优秀实践案例。

(七)加强项目调查记录

加强项目档案和数据库建设,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已汇集690项民间文学、民俗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成果信息12313条;已支持对1805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以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传承教学片等形式,记录和保存他们的独到技艺、文化记忆。

(八)实施项目分类保护

根据非遗名录十个类别,结合不同类别项目的保护传承规律,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支持阐释挖掘民间文学的时代价值、社会功用,创新表现方式。推动传统体育、游艺纳入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二、坚持以人为本 做好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

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五批30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公布16000余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形成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队伍。

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组织研修培训

强化责任担当 传承人自觉履行传承义务

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厚植传播普及基础

实施研培计划提升传承能力

三、文化生态保护区氛围浓郁

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实施区域性整体性保护 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非遗在社区

文化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重大宣传展示活动示范引领

非遗媒体传播广受欢迎

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非遗绽放迷人色彩

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将创新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新的展现、活的应用,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交流交往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振兴中国传统工艺 实现高质量传承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强非遗传承体验设施建设

五、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非遗对外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不断增强,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非遗保护生动实践

共同保护跨国共享的非遗项目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

六、直击现场

“叮、叮、叮”,清脆的刻刀在木板上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花鸟鱼虫应有皆有,潮州木雕吸引了围观群众的喝彩;

潮州木雕

烟台剪纸传承人用一把剪刀剪出了程派名剧《锁麟囊》,方寸之间,薛湘灵在纸上活灵活现;

烟台剪纸

被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吸引,原来是徐州香包传承人与孙女二人在展示她们的作品,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

祖孙二人展示徐州香包

全国284个非遗项目齐聚济南,皮影影人、风筝制作、剪纸技艺等等现场展示,让人目不暇接。

展览现场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非遗成为赓续文化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助力;成为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未来,非遗还将继续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成果丰硕。本文因篇幅等因素所限,未展示该展览全部内容。更多详情,敬请关注文化和旅游部及相关机构发布的权威信息。(文字:根据展览内容节选;图片:基于展览内容现场拍摄,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杜丽丽 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