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8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知多少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2-12-12 10:53:00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的制作技艺,以及茶艺和茶礼等相关习俗。这些技艺、习俗世代相传,贯穿于人们的仪式、节庆活动中,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以“茶”话非遗,让我们一起探索“茶”的故事。

图源:unsplash

「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茶类,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茶类。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茶性偏寒,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由于不发酵,鲜叶颜色少有改变,保持了天然的绿色。

绿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西湖龙井制作技艺、婺州举岩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紫笋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都匀毛尖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蒙山茶制作技艺。

图源:pixabay

「红茶」

红茶为全发酵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征。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红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红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

图源:pixabay

「乌龙茶」

乌龙茶为半发酵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经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制作而成,摇青这一特殊工艺能使茶叶适当发酵,叶片稍有红变,因此它既有绿茶的鲜,又有红茶的醇。

乌龙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漳平水仙制作技艺。

图源:pixabay

「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因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四种产品。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而成,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等特点。

白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图源:pixabay

「黑茶」

黑茶属后发酵茶,因成品茶外观呈黑色而得名,制作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香气醇和、滋味浓郁回甘爽滑,口感厚重。黑茶又称边销茶,是藏、蒙、维吾尔等边区少数民族的日常必需品。

黑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千两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

图源:pixabay

「黄茶」

黄茶为轻发酵茶,制作工艺与绿茶类似,但是多了一道闷黄工序。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贵州唐朝古法黄茶。黄茶在冲泡时可用玻璃杯或盖碗,尤以玻璃杯泡君山银针为最佳,可欣赏茶叶似群笋破土,缓缓升降,堆绿叠翠,有“三起三落”的妙趣奇观。

黄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图源:pixabay

「花茶」

花茶,又名“熏花茶”“窨花茶”“香片”,属于再加工茶类。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茶引花香,花增茶味,使茶味与花香巧妙地融合,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

花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

其它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为江苏省扬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它将花卉、茶艺、点心、菜肴相结合,采用传统方法手工制作,技艺精湛,造型雅致,品种繁多,各具滋味,让人在闲静雅致的环境中品赏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

2008年,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传统技艺。酸茶,又称湿茶,是采摘当地三台山大叶种新鲜茶叶密封在竹筒里发酵后制成,茶味酸涩,苦后回甘,茶色金黄透亮,有独特的酸奶酪香味,能生津解渴,具有解暑清热、消食的作用。

2021年,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农主持赶茶场的祭祀活动(作者:周济生)

「庙会(赶茶场)」

庙会(赶茶场),浙江省磐安县地方传统民俗。“赶茶场”庙会的“春社”时节(正月十五),当地茶农盛装打扮,来到茶场,祭拜“茶神”真君大帝,并在茶场内举行演社戏,挂灯笼、迎龙灯等民俗文化活动。而在“秋社”(十月十五)时节,茶农和百姓带着秋收后的喜悦,拎着茶叶和货物,从四面八方到茶场赶集,形成了盛大的传统庙会。

2008年,庙会(赶茶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源:pixabay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是广东省潮州市地方传统民俗,始于宋,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作为潮州人的日常民俗,其茶具法度、品茶礼仪等点滴细节中无不显露着礼仪传家的优良传统,传递着知足常乐的小康生活情怀。潮州工夫茶文化,是对潮汕民俗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彰显了跨越时空的生命活力。

2008年,茶艺(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婚礼上敬献“白族三道茶” (作者:杨建华)

「茶俗(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在白语为“绍道兆”,云南省大理市民俗,起源于唐朝。即:头道苦茶、二道甜茶、三道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就是三道茶的特点。早在南诏时期即作为南诏王招待各国使臣的饮茶礼,是对宾客的最高礼遇。后流传到民间,保留并发展延续至今。

2014年,茶俗(白族三道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俗(瑶族油茶习俗)

瑶族油茶习俗,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民俗,是瑶族人民在长期与山地潮湿、瘴气重的自然环境相处中形成的独特饮食习俗。油茶由古代的药引、粥茶、煎茶、煮茶衍变而来,油茶的烹制称为“打油茶”。

2021年,茶俗(瑶族油茶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径山茶宴

径山茶宴,诞生于余杭区径山镇径山万寿禅寺,始于唐,盛于宋,一直流传,是径山古刹以茶代酒宴请客人的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径山茶宴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有十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以茶参禅问道,是径山茶宴的精髓和核心。

2011年,径山茶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