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5   星期日   农历三月廿七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嵊州竹编:编出共同富裕美好生活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3-09 23:00:00

摘要:2022年,浙江省嵊州市大志然工艺竹编厂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嵊州竹编,设立嵊州竹编非遗工坊,通过“工坊 + 高校”创新开发符合当代生活美学要求的特色产品,“工坊 + 代工点”增强生产能力,“工坊 + 代销点”加强产品销售,“工坊 + 学校”传播竹编技艺、培养后继人才,“工坊 + 民宿”开展非遗研学、非遗民宿建设等措施,更好地传承发展了嵊州竹编技艺,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群众20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目前已开展嵊州竹编公益性技能培训3期,培训人员100多人次,接受培训人员从事竹编、竹制古董修复、非遗研学游等工作,为当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贡献了非遗力量。

嵊州竹编是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在几代手艺人的不断努力下,形成了一整套的规范工序 , 主要有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独特工艺。近年来,工坊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努力寻求符合现代审美的竹编样式,生产符合当代生活需求的产品,通过探索“工坊 + 高校”“工坊 + 代销点”“工坊 + 代工点”“工坊 + 学校”“工坊 + 民宿”等工作模式推进工坊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嵊州竹编非遗工坊产品展示

一、探索“工坊 + 高校”模式,开发优质产品

工坊相关代表性传承人积极沟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专家,参加非遗传承人研修班,更新观念,加强设计等方面的创新。联合嵊州市的竹编工艺师成立竹编产品研发工作室,努力开发贴近当代生活美学的竹编器具。

例如,为迎合当下饮茶风尚,开发生产了竹编茶桌、茶盘、茶具收纳盒等茶系列产品40余种;为适应装修简约风格,开发生产了竹编屏风、椅子等“不可居无竹”家具系列产品30余种,以及竹编灯罩等绿色环保民宿应用系列产品10余种,受到了市场欢迎,年产值超700万元。

嵊州竹编非遗工坊传承人技艺展示

二、探索“工坊 + 代销点”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工坊在线上线下设立诸多代销点,请专业销售人员帮助销售,待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后,吸引客户上门,进行直接销售。先后通过茶博会、安吉竹贸城、淘宝抖音专卖店等10多个代销点开展竹编制品销售工作,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销量。

三、探索“工坊 + 代工点”模式,增加就业人群

工坊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吸引周边人群到工坊长期就业,目前已有长期就业人员60余人。同时,针对竹编器具的配件等,通过农村妇女创业扶持项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项目、竹编小作坊协作机制等方式,在嵊州市黄泽镇、金庭镇乃至周边新昌县等地设立外代工点20余家,吸收200多人参与竹编工作,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周边人员走向共同富裕。

嵊州竹编非遗工坊生产场景

四、探索“工坊 + 学校”模式,扩大传播影响力

工坊在努力做大竹编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竹编技艺的传承、传播。一方面坚持推进“嵊州竹编进校园”,先后进入嵊州市剡山小学、黄泽小学、黄泽镇中、崇仁镇中等多所学校开展相关活动50余次,加强普及工作。另一方面,在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嵊州市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设《竹编技艺》课程,探索开展职业教育专业、群众性免费技能培训等,2022年已培训100多人次,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学习竹编。通过这些措施,增强了嵊州竹编在当地的影响力,壮大了传承人队伍。

嵊州竹编非遗工坊开展进校园活动

五、探索“工坊 + 民宿”模式,参与文旅融合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工坊逐渐探索出“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模式,努力扩展工坊功能,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工作成效。一方面,开展“有你竹够好”非遗研学活动,在工坊内建设小型竹编博物馆、非遗研学体验室等传承体验设施,组织学生参加非遗研学游,使嵊州竹编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积极参与非遗主题民宿、山区乡村竹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目前已经在市内何家坞等精品民宿探索开展嵊州竹编主题民宿,从器具设计、活动策划等多方面参与,丰富了民宿的文化内涵,相关项目年吸引游客3000余人次,推动了民宿建设等相关旅游项目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