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2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五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交流活动,江苏经验获点赞
来源:“江苏文旅”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4-13 12:30:00

4月10日至12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交流活动在扬州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副省长徐缨出席活动并致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饶权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要准确把握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要求,在保护基础上谋发展、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坚持特色化发展方向,广泛凝聚起发展合力。要拓展融合范围、挖掘融合深度、强化融合保障、营造融合氛围,扎实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点任务。

徐缨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江苏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着力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与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播相融合。下一步,江苏将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坚持以载体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旅游为重点、以价值对接为关键,加快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使非遗与旅游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江苏、重庆、云南等省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有关负责同志,相关景区及专家代表在活动上交流发言。文化和旅游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景区代表等参加活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作了《绘就新时代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生动图景》交流发言(发言全文附后),全面介绍江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的经验做法和工作体会。

杨志纯介绍,近年来,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文旅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主动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围绕非遗与旅游怎么融进行探索实践,推动非遗在系统性保护中更加“活”起来,绘就新时代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生动图景。以机制创新引领“融”的实践。从制度层面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作出设计安排,引导各地打造能够深度体验非遗的主客共享新场景。以业态创新拓展“融”的领域。推出一批体验性互动性强的非遗与旅游融合业态产品,让非遗旅游更好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重要作用。以载体创新打造“融”的品牌。围绕打造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升级版”,积极搭建有效载体,推动“融”的路径更清晰、“融”的抓手更具象。以传播创新放大“融”的效应。把非遗旅游作为文明互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讲好故事中推动非遗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

活动期间,代表们考察了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省级示范项目——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东关街传统街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关情况。

春日的瘦西湖美得让人心醉,扬州清曲、板桥道情随着荡漾的水波莺莺流转,杖头木偶引得孩子们争相观看,非遗传承人现场剪扎“一寸三弯,枝无寸直”的扬州盆景,五亭桥畔热闹的非遗市集汇聚了江苏各地的非遗精品……沉浸式的非遗体验让参加现场交流活动的各位嘉宾感受到非遗进景区的无限魅力。

活动期间,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人向与会代表分享了景区深挖遗产记忆、赓续文化根脉、不断谱写非遗活态传承“景区篇章”的成功经验。作为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瘦西湖景区做精“非遗+旅游”文章,将非遗资源植入文旅场景,建成扬派盆景博物馆、运河非遗文化街区等非遗展示(体验)馆,进驻非遗项目达50多个,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常态化开展非遗展演。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举办“二分明月忆扬州”沉浸式夜游,深受游客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欢迎。

绘就新时代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生动图景  杨志纯

近年来,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文旅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主动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围绕非遗与旅游怎么融进行探索实践,推动非遗在系统性保护中更加“活”起来,绘就新时代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生动图景。

一、以机制创新引领“融”的实践。江苏现有各类非遗资源项目超2.9万个,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1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62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78名。我们强化机制创新,推动非遗在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实现更好保护与传承。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实施意见、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实施意见和省级非遗工坊认定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作出设计安排。同时,在探索制定的省级示范小剧场建设指南和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实施方案中,明确把非遗与旅游融合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引导各地打造能够深度体验非遗的主客共享新场景。目前,全省已推出昆山昆曲茶社等一批省级示范小剧场,形成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等一批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围绕优化全省“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明确把非遗与旅游融合作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推动非遗在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更好彰显时代价值和迷人光彩。

二、以业态创新拓展“融”的领域。进入发展新阶段,高质量的文旅融合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处,推出一批体验性互动性强的非遗与旅游融合业态产品,让非遗旅游更好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重要作用。一是推动非遗旅游生活化,让非遗项目“靓”起来。创新民间文学、传统戏剧等非遗项目的当代表达,徐州依托“琴书”等非遗项目打造的沉浸式大型实景剧“大风歌”、中国淮剧之乡建湖在九龙口景区建设的线下“淮剧小镇”等,成为非遗在活态保护、活态传承中融入当代生活的标杆项目。二是推动非遗旅游精品化,让线路产品“火”起来。推进非遗与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相加相融,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遴选推出“六朝深处”非遗研学游、“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体验游、“古韵扬州”非遗主题游等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推动非遗旅游数字化,让云上非遗“潮”起来。利用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建设“苏心游”非遗旗舰店,引导各地打造 “观非遗·牛首山”数字藏品、“中华淮剧”APP等一批沉浸式体验新场景,进一步拓展非遗与旅游融合新空间。

三、以载体创新打造“融”的品牌。围绕打造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升级版”,积极搭建有效载体,推动“融”的路径更清晰、“融”的抓手更具象。一是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制定出台《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指南》及评价指标,突破时空限制,把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植入景区旅游全要素,让游客在景区与非遗“不期而遇”,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这项工作获评全国文旅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经过两年试点,全省已认定省级示范项目20家,并安排900万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其中,拥有众多“老字号”非遗的镇江西津渡景区、引入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的苏州沧浪亭景区等,已成为许多人专程前往的网红打卡地。二是打造非遗创意基地和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创设集非遗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载体,全省已认定省级非遗创意基地21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0家。三是组织非遗赋能旅游创建行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尤其是用非遗提升旅游创建的内涵和特色,使之成为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建设的金字招牌。“徐州香包”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贾汪马庄村旅游的特色品牌,去年实现产值近2000万元;“秦淮灯会”成为南京夫子庙景区的靓丽名片,今年春节期间吸引游客超1200万人次。

四、以传播创新放大“融”的效应。非遗的精彩需要共享,也需要扩大传播。我们把非遗旅游作为文明互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讲好故事中推动非遗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从2018年起,我们创新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不仅促进了传统戏曲传承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白天观景、晚上看戏”全天候旅游体验。从2019年起,我们每年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专门设置运河非遗展、运河美食展等重要版块,集中展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成果。同时,我们创新拓展传播渠道,联合省广电总台打造《传承人》电视栏目,策划“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组织拍摄制作凸显非遗元素的旅游宣传片,并通过举办非遗购物节、乡村旅游节、文旅消费推广季,建设“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推动苏州刺绣、宜兴紫砂、扬州漆器等非遗项目更加闻名遐迩,在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这次会议在江苏召开,对我省文旅工作特别是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有力的推动和促进。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这次会议部署和饶部长讲话要求,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更好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