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9   星期一   农历三月廿一   
“传二代”挑大梁 推动非遗回归生活场景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彬 王添艺 创建时间:2023-07-20 19:24:00

大量新产品涌现出来,大批新品牌树立起来,许多新形象塑造出来,许多新声音传播开来……当下,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卓著成果背后,年轻力量越来越凸显,尤以“传二代”的创新成果最为突出。这批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存敬畏,更通过他们的新见识、新视野开拓着非遗传播格局,正成为新时代非遗发展不容小觑的顶梁柱。

力争在新时代出良作

国家级非遗北京玉雕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晓雅已是第四代传人。她的祖辈以琢玉为生,父辈精通治玉之法,到了她这一代,琢玉、治玉、传玉兼修。“我们传承古老的技艺、精湛的手法,同时也在积极传递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以期获得大家的认同。”杨晓雅介绍,目前她主要关注和探索两个方向,一是将大体量的玉器器皿转化为轻量级的玲珑饰品,让人们在贴身佩戴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二是在赏评器外,开发更多实用器,努力贴合现代人生活需求。

“这两个方向与传统玉器不同,不以进入博物馆或拍卖行为目标,而是将重心放在当下生活,让更多人能够通过实物了解玉文化。”杨晓雅向记者展示了多件代表作,其中有两枚戒指,是从马远《十二水图》中的“长江万顷”图案中提取演变而成。水的姿态呈向上连续状,预示着梦想追求的目标明确,一往无前。杨晓雅认为纹饰不仅要美观,还要与器物相生相融,传递意义,触达人心,即“有艺亦有义”。

与多宝阁或珍宝馆里典藏的玉器相比,这些小饰品和用器或是以北京玉雕技艺为主,结合金丝镶嵌和钻石点镶的工艺,或是以玉为体、以金为骨,或是将玉与金、翡翠、珍珠、钻石等材质有机结合,其所文化底蕴并不逊色,针对材料成色、制作工序、造型设计甚至需要花更多心思,尤其是前期研发阶段,要经历艰难的创意过程。杨晓雅不断突破单一材质的局限性,丰富了玉文化的表达方式,在每件作品之中定位和诠释了玉的角色。而这番突破之举,正是基于世代传承积淀的严谨、对品质和品位臻于至善的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这里面最关键的是拿捏好创新的比重和分寸,我也一直在学习。”杨晓雅称,现在人们见到的成品背后,常常有七八版底稿的尝试。在与许多品牌合作时,这种精雕细琢的态度一直是她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让非遗以年轻方式走进生活

2019年北京设计博览会上,名为“仿佛若有光”的非遗沉浸式五维艺术展吸引了众多眼球,这是担任策展的“传PLUS”平台第一次正式亮相。这个年轻的团队和其所秉持的“让文化遗产回归现场”理念也由此为人熟知。

对于发起人李媛媛而言,“传PLUS”是一条历尽千帆找寻到的新路,也是她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结出的硕果。李媛媛有着传媒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双专业学科背景。从学生时代开始,她就在思考如何让非遗被更多人认识、了解。李媛媛发现很多知名老字号因受现代应用场景冲击和经营理念的迟滞而失去市场,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于是,李媛媛把目光投向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子女及后辈等“传二代”们,“传PLUS”平台应运而生。

“传PLUS”集合了一批优秀的“传二代”,在非遗经纪人的互联协调下,以各自所传的非遗技艺为线索,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新品牌,输出文创产品、服务、展览、市集、概念店等新业态,同时联合奢侈酒店、艺术商业、国际学校、商学院等其他商业领域,打出中国“新非遗”组合拳,让非遗回归现代生活场景。

目前,平台联合金镶玉技艺、曲阳石雕、南通蓝印花布、泰山皮影等非遗技艺的“传二代”“传三代”,培育了“相伯居·金镶玉高定珠宝系列”等品牌,并屡屡登上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国际设计周、米兰国际手工艺博览会等国内外重要平台,在业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这是一条可以复制推广的有效路径。”李媛媛表示,“传PLUS”把非遗中包含的知识、理念、审美“翻译”给更多人,以更年轻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更好地发挥非遗的当代价值,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产学研青年生力军在成长

见人、见物、见生活,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以新产品、新设计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新想法,以新品牌、新企业让非遗项目走进生活、走向国际,在区域文化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将年画打造成热门产品的广东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近期开设的年画幸福课几乎场场爆满;用跨界思维传承云锦的江苏南京宜贡坊云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黄林以网站、短视频等形式传播云锦,还与文艺作品结合提高了云锦知名度;大学生宫菲繁走遍重庆酉州,对酉州织锦图案进行系统调研,并应用视觉隐喻等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分析。

近年来,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对非遗保护工作投注了极大热情和精力,推动了非遗相关理论建设,也加快了非遗人才培养进程。不久前,在第七届传统青年工艺论坛中,涵盖产、学、研各个层面的青年人才,从各自领域分享经验。据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往届,本届论坛增加了年度优秀论文提名。多名被提名的论文作者分别从艺术乡建、技术转型、文创设计、文化图式与内涵等方面,结合论文具体内容,探讨了传统工艺的技艺传承、创新应用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发展策略。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