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8   星期日   农历三月二十   
“绣随时代”走进生活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邰子君 创建时间:2023-07-20 19:28:00

姚建萍(右)与女儿姚兰共同创作苏绣作品(摄影:邰子君)

在“破茧——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展”现场欣赏姚建萍及其刺绣艺术团队创作的40多件经典作品,在一堂“针趣DIY绣卡”课程中体验苏绣的魅力……走进位于苏州金鸡湖畔的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馆,苏绣的千年历史跃然眼前,带着历史的厚重,也承载着时代的活力。

从在母亲身边帮忙理线的小姑娘,到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在从事苏绣事业的近40个年头中,不遗余力地推动苏绣创新性发展,让苏绣走进大众寻常生活中。

姚建萍生长在苏州镇湖的一个苏绣世家,母亲、祖母、外祖母都会苏绣。小时候,每当母亲绣花时,她都会帮着理线、穿针,让母亲绣得更快些。12岁,她已经能独立完成一条刺绣领带。她说:“因为当时做苏绣是一门能给家里带来一定经济收入的副业,所以小孩也会参与其中。加上我性格安静,喜欢手工,就越来越沉浸于此。直至后来把苏绣作为自己的事业。”

1986年,20岁的姚建萍进入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班学习,毕业之后被苏州市丝绸服装厂聘为刺绣师。1990年,经历不懈努力,她如愿拜师苏绣大家徐志慧。

师从徐志慧后,姚建萍的苏绣技艺日益精进。“跟随徐志慧老师学习的4年中,我每天练习刺绣超过12个小时,领悟到刺绣是一门需要把绘画、摄影等各类艺术融会贯通,并通过针法完美呈现的艺术。”她意识到,既然是艺术,苏绣就应该往精品方向发展。1996年,耗时8个月,她完成了人生第一幅伟人肖像双面绣作品《沉思——周恩来肖像》。该作品和另一件作品《吹箫引凤》为她赢得了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的两个金奖。

此后,姚建萍的作品屡获大奖,并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她的苏绣作品《岁月如歌》《英国女王》作为国礼被英国白金汉宫收藏。她还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表演讲、举办个展,全方位展示苏绣艺术之美。

在创作过程中,姚建萍还实现了传统苏绣从内容、题材到形式上的创新性突破,开启了当代苏绣现实题材的创作,逐步探索形成“针融百家、绣随时代”的风格,以苏绣作为载体,服务大国外交、连接世界友谊、反映美好生活、讲述中国故事。

“绣随时代”不仅仅是针法、技艺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内容要与时代接轨,让苏绣重新走向大众。

在此过程中,姚建萍的女儿姚兰、姚卓给了她很大的帮助。抱着让苏绣回归大众生活的共同目标,2018年,母女三人创建了“姚绣”品牌,致力于通过更具现代气息的创新设计,为传统苏绣注入时代活力。

作为90后,姚兰发现身边很多同龄人喜欢苏绣,只是暂时没有购买能力。“如果我们不兼顾年轻群体,那么知道苏绣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未来传承苏绣的人也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创立了‘姚绣’品牌,把时尚设计和生活元素融入苏绣的产品和体验中。这些产品和体验深受年轻群体喜爱,他们很快成为比较有黏性的客户,甚至主动为苏绣代言。”

打开一个“姚绣”DIY材料包,除了原材料,里面的图文、视频课程包含了苏绣多种针法以及不同题材,体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姚建萍说:“这款DIY产品聚焦苏绣工艺中勾稿、上绷、勾绷、配线、刺绣等环节,视频教学很仔细,顾客还可以联系后台老师寻求指导。这就降低了苏绣的体验门槛,更容易吸引人参与其中、产生兴趣。”

与此同时,近年来,“姚绣”不断探索苏绣“破圈”新途径,并取得了颇为亮眼的成绩。比如,研发推出的腕表、配饰,以及定制的饰有苏绣的沙发、屏风、挂画等一系列生活化产品;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向互联网用户传播苏绣的魅力,并成功上线“苏绣”小程序;与王者荣耀等品牌展开跨界联合……

姚建萍说:“传统文化在每个时代都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朝着积极的方向看,拓展新空间,去跨界、做线上,找到自己的机会和生存空间。”而同时,她也深知苏绣的传承,最重要的还是人,“我们一直在吸引年轻人加入,不只是年轻绣娘,还有设计师、运营人员等,毕竟传承非遗也需要各种新兴人才的加入。”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姚建萍在调研中也发现了苏绣从业者年龄存在“断层”的问题。她建议从人才引进和培育、产业建设、资金投入、品牌输出等多方面形成一条全产业链,从国家层面对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近年来,她深入贵州、内蒙古、新疆等地传授技艺,并与多地高等院校合作推广苏绣技法,为苏绣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姚建萍说,站在苏绣未来发展的角度,她希望有更多的人从事苏绣行业,她也将不断守正创新,从太湖之滨的苏绣小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江南文化,讲好非遗故事。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