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20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三   小满 小满
讲述大草原的非遗风采 展现古老的东方智慧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高婷 王际阳 赵嘉辉 李冠华 创建时间:2023-08-30 18:05:00

广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天空中牛乳般洁白的云朵,草场上悠闲的牛羊、骏马和牧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而悠扬的马头琴声、喷香的奶茶和质朴高亢的蒙古族民歌更让这美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韵味。近日,中央广播电视台《非遗里的中国》摄制组走进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呼硕景区,探寻草原上独特的东方之美。

《非遗里的中国》是央广网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季播节目,节目重点聚焦非遗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呈现“非遗+N”的创新发展,全景展现祖国深厚绵长的非遗之脉和繁华蓬勃的非遗创新应用景象,生动地呈现出传统非遗在新时代所迸发出的焕然活力,带领受众遍览融汇于非遗之中的历史底蕴、工匠精神、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

巴彦呼硕草原有着悠久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巴彦呼硕敖包被称作“天下第一敖包”,巴彦呼硕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山岗”,牧草繁茂,牛羊成群。这里是我国鄂温克族主体居住的地方,并且还居住着达斡尔、布里亚特、厄鲁特等多个少数民族。

巴彦呼硕是蒙古草原每年举办民族节庆活动最多的地方。在这里,每年5月初当地牧民为庆祝春季接羔丰收而举行“丰收会”,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在巴彦呼硕景区有喇嘛主持祭祀敖包,称“敖包会”。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拍摄于巴彦呼硕,《敖包相会》就是从这个敖包传向全国乃至世界。这些富有深厚底蕴和内涵的非遗,都是《非遗里的中国》摄制组想全力展现给广大受众的。

在旷远的牧区进行大型题材拍摄,电力保障是首要条件,也是最大挑战。呼伦贝尔供电公司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沟通协调。鄂温克供电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保供突击队,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到现场召开现场会迅速拿出保电方案,4天内敷设高压电缆500米,低压电缆4000米,低压电缆分接箱23台,确保现场拍摄录制设备提早接入使用。

“把最美的巴彦胡硕呈现给观众,是电力人的责任,也是荣耀!”保电工作组人员心中装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传承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带着传承和发扬民族非遗的强烈愿望,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投入旅游景区供电线路及供电设备的隐患排查工作。节点测温、负荷预测……在忙碌的同时,他们还对照保电方案反复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对保电方案既熟知又能熟练应用,保证拍摄录制期间安全、可靠、稳定的供电质量。

从阳光遍洒草原到落日西坠天边,摄制组人员又将镜头对准了牧区里的蒙古包——明亮的灯光替代了摇曳昏暗的烛光,传承人正在精心编织羊毛毯,工艺精细,花色古朴;炉火上的酥油茶翻滚出浓郁的奶香,远道而来的客人捧起茶碗,细细品尝穿越百年的醇香……每拍摄一组画面,都有供电公司的“红马甲”们跟随左右,随时解决拍摄工作的临时需求,处理突发情况。

在守护中被文化所感染,因为热爱而永担传承责任。保电工作组成员在辅助拍摄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草原文化的奔放浑厚,也更加热爱自己建设和守护的这片土地。

入夜,一条条灯带勾勒出蒙古包的轮廓,一串串殷红的灯笼使得夜幕下的牧场透出红红火火的氛围,守候着这美好草原生活的国网人,用自己细致认真的保电工作致敬非遗,讲述着属于自己的匠心故事。(图片拍摄:赵嘉辉)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