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4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七   
“文艺赋美”非遗之“火”助力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
来源:“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8-03 19:10:00

为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全面落实《文化和旅游部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实施“文艺赋美”工程,打造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景观,提升全域文化品味和艺术气质,让文艺之美成为浙江人民精神共富的生动写照,有效助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

截至7月底,全省各级非遗保护单位668家携手代表性传承人1237名,在各类公共活动空间开展传统戏剧、经典曲艺演出、传统技艺展示活动6500余场。同时,发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 浙江消费季”等品牌活动效应,结合“端午节”非遗民俗活动,达到非遗文艺赋美+特殊节日的双重引爆效果。

全省非遗文艺赋美活动,已初显成效,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志愿服务梯队实现多元化

各市县文旅局、非遗保护中心发动鼓励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代表性传承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非遗保护单位、传承人积极响应,多方联动开展文艺演出、技艺展示。

杭州市在拱墅区文化艺术中心和大悦城下沉广场举办“非遗曲艺演出季”。期间,由“独脚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笑声、“小热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筱安和“杭州评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超堂领衔,带领杭州滑稽艺术剧院董其峰等20余位“独脚戏”“杭州评词”“杭州评话”“小热昏”“武林调”“杭州摊簧”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用最地道的唱腔表演,尽显杭州非遗曲艺“风雅”。

永康市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组织象珠镇雅吕村村民学习掌握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十八蝴蝶的表演技巧,村民成为非遗赋美的有生力量。

二、志愿服务场所基本全覆盖

非遗赋美活动场所覆盖重点商圈、文化特色街区、社区文化空间、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及主要文化场馆。一方面整合原有流动性文艺惠民活动,在相对固定地点、时间进行常态化演出,另一方面拓展人流量大的活动空间,因地制宜、因时而动。

丽水市非遗赋美,一是覆盖重点商圈,开展常态化演出;二是覆盖旅游景区、城市网红打卡点,结合节假日和旅游推介开展活动;三是覆盖人群集聚区;四是覆盖各乡镇街道文化场所,结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内的文化礼堂等空间。

台州市非遗项目章安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杨计兵,以章安老街的剪纸工作室为基地,在社区、商业街坊、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文化礼堂等公共空间开展常态化剪纸展演活动,5月和6月共开展活动40多场次,受惠群众近2000人。

东阳市在非遗街区曲艺馆设立非遗书场,每天组织东阳道情、花鼓、民歌非遗传承人开展曲艺表演活动。为服务更多民众,突破固定场所限制,组织横店流动书场分赴市内各公园、社区、文化礼堂,唱响非遗曲艺。此外,组织“非遗一台戏”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养老院等。

三、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多样化

非遗赋美志愿服务队伍多元化进行内容生产,优选大众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通过小而精、多而全的节目展现形式,赋美城乡气质、培育良好文化生态。同时注重创新,发动社会资源,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杭州市富阳区对6支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艺队伍,场口仙鹤队、孙式太极队、银湖舞龙队、畲族歌舞队、湘溪竹马队、东吴战马队,进行“百县千艺 非遗赋美”的授旗。

永康市举办非遗赋美活动10余场,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搬到景区、搬到家门口,并常态化开设非遗集市,实行一周一集,配以锡雕、铜艺、打金打银、剪纸、棕编等手工技艺和肉麦饼、小麦饼、麻酥等永康传统美食的活态展示活动。

宁波市北仑区的非遗文艺赋美活动,从赏、学、品、游、娱、购等着手,开展皮影戏、雅集、茶艺、展览、培训、赛事、市集等活动,如多彩非遗——中国式动画电影海宁皮影戏,浙派遗韵——2023年“丝木正音”古琴雅集。非遗的活态展现和内容的多元化,融入潮流元素,实现了非遗与时尚的跨界结合。

四、志愿服务宣传全媒体造势

线下利用展板、道旗、横幅等,展示全省统一文化标识——“文艺赋美”工程LOGO,营造声势,着力打造有温度、有口碑的非遗赋美展演展示活动。

线上统筹主流媒体资源,建立全媒体宣传矩阵,争取多频次多维度出圈效应,进一步扩大非遗赋美活动的知名度和可见度。

杭州市拱墅区举办“非遗赋美 共富亚运”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杭州(拱墅)主场系列活动——文艺赋美惠民演出(非遗专场),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50余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磐安县开展非遗赋美活动400余场次,成功打造了多点、高频、流动的非遗景观。制作宣传视频100余个,在官方视频号等自媒体渠道常态化发布,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应。

杭州市上城区在湖滨步行街举办“非遗助力共富 共享亚运盛会”文艺赋美演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表演的越剧《八仙拜寿》、浙派古琴、杭州小热昏、说唱《宋韵彭埠木佬佬》等节目深受民众喜爱,线下覆盖游客10万+人次,线上点击量达100余万次,非遗赋美遍布宋韵上城。

实施“文艺赋美”工程,各级非遗传承人担当作为,活跃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进一步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有力推动浙江省非遗保护成果与社会共享。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