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8   星期日   农历三月二十   
种子计划:培育非遗新力量
来源:“广东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12-12 13:23:00

近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共同协办的2023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种子计划系列活动成果展和汇报会在广东省文化馆举办,集中呈现了活动的实践成果。此次种子计划系列活动包括“非遗潮青年”和“非遗小记者”两大板块,为青少年群体深度参与非遗传承搭建起新平台。

“非遗潮青年”凝聚青春活力

非遗潮青年系列活动通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高校开展非遗讲座,与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非遗传承基地实践的“一进一出”培育模式,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高校师生的深度交流,推动青年大学生积极传承保护非遗。暨南大学等五所高校重点围绕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类别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邀请10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共计60课时非遗主题讲座,累计参加在校学生超2000人次。

同时,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等在校学生组成非遗社会实践队伍,分别前往广州市、佛山市、潮州市、清远市非遗工作室实地实践,对广彩瓷烧制技艺、佛山木版年画、潮州木雕、瑶族扎染等13个广东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深入实践学习,参加人数共589人次。青年学子们通过非遗研习,进行创新设计,创造出355件新作品,其中53件作品在成果展中展出,呈现出不一样的青春活力。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李滢婷十分激动地介绍了她与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老师的合作作品《福中福》,她是在学校听过佛山木版年画的讲座后,对佛山木版年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跟几位同学一同来到佛山跟随刘钟萍老师学习,并最终和老师合作了这幅作品。刘钟萍也表示,“跟大学生的交流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新的启发,年画需要青春力量的加入”。在成果汇报会上,高校学生代表怀揣着感恩之心向非遗传承人行谢师礼,非遗潮青年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间逐渐建立起深度联系,现代教育与非遗传承也藉此互相融合。

“非遗小记者”传递时代接力棒

非遗小记者系列活动通过“训练营+实践营+直播营”模式,使众多少年从小记者视角欣赏非遗、体验非遗、传播非遗,从而增强小学生群体对非遗的认知和传承意识。四期非遗小记者通过训练营活动,学习了非遗基础知识与记者基础知识,并且在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江门市参加实践营活动时学以致用,在跟随传承人观赏广州榄雕、石湾陶塑技艺作品,探索莞香奥秘,练习蔡李佛拳后,对各项非遗项目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小记者的身份积极向传承人提问,从中获取更多非遗知识,切实感悟非遗的魅力。最终20位非遗小记者脱颖而出,获得参加直播营资格。其中12位于12月2日参与了第一期直播营,他们自信阳光地在镜头面前向观众展示广东非遗手信,检验了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成果。

同学们在提交的视频作业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来自广州市海珠区知信小学四年级的郭一凡表示,很荣幸能参加非遗小记者活动,本次学习之旅难忘且获益良多,今后要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的朋友、家人加入非遗传承保护队伍。

曾昭鸿是广州榄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一直格外关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他认为“非遗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非遗小记者这种传播方式非常新颖,传播效果显著。”

传承人是非遗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授者,是非遗存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据介绍,“种子计划”系列活动是首次举办,致力于为青少年群体搭建深度参与的平台,培育和储备非遗传承人才梯队,未来该计划还将持续开展,凝聚更多青年力量,推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