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8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一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亮点纷呈
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阿比拜萨日娜 创建时间:2017-05-22 10:14:00


2008年4月,《玛纳斯》申报组在克州阿合奇县进行调查。图为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与

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摄影:苏海龙)

  原标题: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亮点纷呈

新疆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是我区各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朵绚丽的奇葩。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原则,提高了传承能力,增强了传承后劲,非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作为非遗抢救和保护工作的“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亮点纷呈。

    非遗保护立法工作领先全国4月11日,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了解到,我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之前,又先后颁布实施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两部条例的颁布实施使我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方面不仅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也为非遗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近年来,通过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和督查工作,我们对全区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基本掌握了我区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与生存状况,保存了一批非遗重要资料和珍贵实物。建立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目前,全区各级政府公布了445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入选国家级名录83项,自治区级名录293项,地(州、市)级名录1289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玛纳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麦西热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对列入各级名录的珍贵非遗项目,仅‘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就以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手段进行了记录。目前,已经出版《江格尔》等17部系列专题片和12部系列丛书,完成了两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王洁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加强整体性保护工作,自治区文化厅公布了莎车维吾尔木卡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新源哈萨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察布查尔锡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4个自治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成了《莎车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规划(2016-2030)初稿》,并启动了《玛纳斯》《麦西热甫》等项目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中华文脉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系列丛书。(摄影:梁立)

    非遗系列丛书见证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是由文化部于2013年开始试点,对已命名的国家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工程,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大濒危项目保护力度,进一步健全传承机制,加大对代表性传承人、学艺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继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深入开展。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编辑张玉新告诉记者,《中华文脉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系列丛书自2012年开始筹备以来,出版社将非遗项目的丛书进行梳理并出版,目的是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新疆非遗的发展历程。而此非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得到了自治区文化厅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以及相关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鼎力协助。很多专家、学者和非遗保护工作者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截至目前,已出版发行了《维吾尔达瓦孜》《新疆花儿》《锡伯族西迁节》在内的20部图书。他们还将继续出版《中华文脉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系列丛书,预计将达到200余本。

    王洁告诉记者:“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汹涌浪潮下,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摆在‘非遗’保护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和历史责任。利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名录体系建设保护成果,将我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汇编成系列丛书,深入、系统地进行阐述和介绍,将新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串串图文并茂的鲜活记忆,让它们帮助我们追寻古老的历史回音,领略新疆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格魅力,见证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演进中并存共荣的事实,了解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各地保护、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非遗保护意识已产生示范效应近年来,我区广泛开展非遗的展示、展演等宣传活动,已在全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同时,通过报刊和新疆艺术研究所微信公众平台、新疆卫视综艺“丝路行”等栏目展示宣传非遗工作,实施非遗“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展览展演活动,多次选派非遗民间班社赴联合国总部和英、日、法及周边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使特色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2016年,我们已经举办了‘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中国新疆新源阿依特斯论坛’‘中国新疆《玛纳斯》学术研讨会’等,同相关国家共同参与保护达成了共识。积极推进保护和研究成果的编纂出版工作,翻译出版《江格尔》《玛纳斯》《新疆服饰》等各类图书120多种,积极支持疆内外科研院所的研究出版和媒体传播工作,壮大新疆非遗研究队伍,扩大特色民族文化影响。”王洁说。

    “如今,中央、自治区财政支持建设的克州玛纳斯传承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江格尔、麦西热甫、阿依特斯等10个传承中心已经列入‘十三五’时期国家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中央及自治区财政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近2亿元,补助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通过以上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我区非遗工作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好,让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王洁说。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