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9   星期一   农历三月廿一   
发展新疆非遗文化 推进文化润疆工程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志飞 滕婉蓉 创建时间: 2021.10.19 11:08:0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这是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又一项重要推进政策文件,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情感,维系着国家的重要基础,也连接着各民族共同的情感心理。新疆作为我国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丝绸之路上多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大动脉,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因此,充分发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让新疆非遗滋润广大群众心田,发挥新疆非遗的公益性和市场性价值,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疆文化繁荣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挥新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

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新疆文化在东西文化的长期交往、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各民族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据统计,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以民间文学《玛纳斯》为代表,新疆达到14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以居素甫·玛玛依为代表,新疆有114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新疆有4个。《玛纳斯》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麦西热甫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今年6月,新疆代表性项目达到4640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之多、体量之大均在全国处于重要位置。可以说,新疆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含大区,也是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之地。因此,在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中,要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充分发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在传承和保护中唤起各族群众群体记忆和情感共鸣,让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文化甘露滋润各族群众的心田。

推进新疆  “非遗+”文化润疆工程

《意见》指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可以把祖先的智慧和技艺传承好、保护好,构建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同时,在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实施“非遗+”工程,帮助人们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和文化效益。

第一,推进“非遗+文旅”工程。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性需要,而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文化和旅游消费逐渐成为大众日趋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来了契机。因此,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入融合发展。比如新疆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的桑皮纸一直很有名,为了促进桑皮纸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村里成立了桑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中心、桑皮纸一条街、桑皮纸文化园、桑皮纸博物馆、民间艺术村落,打造集约化、系统化“非遗+文旅”工程,吸引疆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参观、体验、消费。这既对非遗文化进行了生产性保护,也促进了非遗文化的活态性发展。第二,推进“非遗+主题节日”活动。主题节日既是文化记忆和传承的时机,也是文化消费的主要窗口期。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传统节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等,通过主题节日,利用主题文化的集聚效应和衍生效应,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以活态传承方式,增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认知、体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次传播和多元传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活力。第三,推进“非遗+乡村振兴”活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提出,要加大对脱贫地区的非遗保护支持力度,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新疆地处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充分发挥新疆非遗文化的独特性优势,充分挖掘乡村基层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打造民族乐器制作工作坊、铜器打制工作坊、葫芦雕花工作坊、土陶上釉工作坊、丝绸工作坊等,形成独具特色的新疆非遗文创产品,对非遗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加大新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同时由于具有不可再生性,需要加强传承、保护,加大传播力度。

第一,采用数字化技术推进新疆非遗文化传播。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积极对新疆非遗文化进行数字化创新发展,建立新疆非遗文化数字化平台,促进新疆非遗文化的数据化传播。同时,利用纸媒、新媒体等平台,积极宣传推广新疆非遗文化,让疆内外受众更加了解新疆非遗文化,扩大受众面,提升影响力,提高传播实效。第二,将新疆非遗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将新疆非遗文化融入各类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根据各级学生的学习规律量身定制非遗文化认知课程,使新疆非遗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一体化的大中小非遗文化传播体系。第三,构建新疆非遗文化三位一体的联动传播机制。加大新疆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传播,需要发挥政府、学校、社会各方的协同合力。政府要做好新疆非遗文化传播的顶层设计,做好合理保护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保障与传播机制。学校要积极开展新疆非遗文化传播育人活动,把新疆非遗文化搬到课堂上,融入课程里,植入广大学生心中。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疆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促进非遗文化的生产性和活态性发展,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