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0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三   
以实践体现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觉——从民族戏剧传承与发展的调研说起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谭志湘 创建时间: 2018.02.26 08:51:10

延边歌舞团表演的朝鲜族唱剧《沈清传》

    去年9月,我随全国政协调研团,赴内蒙古、青海进行了关于少数民族戏剧传承与发展的调查。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我们和乌兰牧骑的艺术家进行座谈。来自苏尼特左旗的乌兰牧骑队长达莱锡格勒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创作的蒙古剧《驼乡新传》。这是一出反映当代生活的蒙古剧,表现的是骆驼之乡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牧区生活的变化和牧民的精神面貌,其中,书写了人与驼的故事,提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的新牧区,弘扬驼乡文化等问题。乌兰牧骑是以演歌舞为主,服务于牧区的基层演出组织,被称作草原红色轻骑兵,一般由30多人组成,虽说是一专多能,但要演出大型蒙古剧,还是有小马拉大车的感觉。首先是演出人员不够,30多人的乌兰牧骑演出队,很难支撑起一部大戏,再有是经费不足,三是演员并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戏剧演员。凡是搞戏剧的人都知道,创作一台新戏,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设计、服装、布景、灯光、化装……缺一不可,经费的投入可观。然而,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积攒资金,排出了蒙古剧《驼乡新传》,而且到北京演出反映很好,还到蒙古国进行对外交流演出。在第十二届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上,又被确立为优秀巡演剧目。看他们的演出让我惊讶,演员的演唱太迷人了,人人有一条好嗓子,个个唱得动听,似歌剧演员一般,一位演老额吉的演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演出中,她真是一位慈祥的蒙古老妈妈,在台下,她却是那么年轻,我无法把舞台上的她与生活中的她重叠在一起。他们不是演自我,而是创作人物。

    今年,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向国家艺术基金申报资助的新剧目是《宝德尔石林传说》。我看到了剧本,显然,从文本上看,比第一出戏有很大提高,我最感兴趣的是,故事带着传奇色彩,不是就事论事,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而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石林传说表现的是两个部族的一场征战,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征战,为了考验人才,选拔未来的接班人,他们把战争中发生的事,一笔笔刻在了石林上,很是有趣。这让我想起了花山岩画那些似画似字的符号。

    蒙古剧属于蒙古族文化艺术范畴,是发展中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作精神是具有代表性的,其他地区,如鄂尔多斯也在搞蒙古剧,且成绩显著。内蒙古乌兰牧骑演职人员以满腔热情,自发地投入蒙古剧创作,体现的是艺术家的民族文化的自信与民族文化的自觉。

    如果说蒙古剧的发展是处于方兴未艾阶段,那么古老的藏戏则是成熟的,艺术特色极其鲜明的民族剧种。

    藏剧的发展,藏剧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藏戏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蓬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青海省藏剧团是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民族剧团,又是文化部扶持的国家重点艺术院团。这个剧团获奖多多,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金奖、文化部文华奖、曹禺剧本奖……在2016年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得演出金奖和剧本创作金奖,是在奖项数目大量减少情况下,在众多参演团体中唯一获得两项金奖的剧团。

    我与他们相交二十多年,看过他们演出的《意乐仙女》《金色的黎明》《藏王的使者》《格桑花开的时候》《松赞干布》……他们的演出可以说是光鲜亮丽,赢得一片赞扬声。团长仁青加说:“藏戏要传承,要发展。藏剧需要藏剧人全身心的投入,去琢磨!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不能毁在我们的手上。老团长多杰太把担子交到我的手里,我就得担起来。我忘不了为藏剧作出贡献的编剧华本加,忘不了帮助藏剧的汉族老大哥高鹏,忘不了老省长黄静波……青海安多藏戏的今天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它与西藏阿吉拉姆藏戏不同,无可替代,传承与发展不容忽视。”

    仁青加曾被调到省演艺集团做副总裁,但他舍不得藏戏,又回到黄南州,他做编剧,做导演,做翻译,把藏文唱词译成汉文……

    为了藏戏,仁青加把自己一个人变成几个人在工作。他说:“藏戏得培养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设计……要培养专业人才,我们必须努力!”仁青加说出了藏剧团每一个人的心里话。这是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也是对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他们把藏戏的发展视为自己的责任,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他们努力工作着,艰难顽强地奋斗拼搏着。

    朝鲜族唱剧属于民族戏曲剧种,无论是演唱、表演、音乐,水平都很高,但没有专业剧团,能唱朝鲜族唱剧的人极少。我以为唱剧可以和歌剧、音乐剧媲美,那种东方特有的神韵很是迷人。在2013年与2016年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出现了两出唱剧《沈清传》与《春香传》,都是唱剧著名的传统剧目,获得专家与观众的好评,获得了演出金奖。

    唱剧的演出让人惊讶,陶醉,眼睛一亮,大多数人第一次观摩唱剧就已经被它征服了。这两出唱剧是怎么诞生的呢?我记住了一个名字——崔玲丽!她既是沈清也是春香的扮演者,是剧本的整理者,也是唱剧的研究者、传承者。在延边歌舞团领导的支持下,在伙伴的配合下,为了参加国家级的会演活动,他们克服困难,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排练工作,把戏立于舞台之上。他们创造了一个艺术奇迹。这个奇迹是怎样诞生的?是对唱剧的热爱,对民族艺术深厚的感情!他们用行动体现的是民族文化的自觉与民族文化的自信。

    不管是藏族,还是朝鲜族、蒙古族、傣族、彝族、白族……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自信与自觉都是极其突出的,民族剧团大多活跃在基层、边塞、经济欠发达地区,活跃在乡村牧区,艺术创作条件并不十分理想,但他们不断出好作品,不可否认的是由深深的民族情感所致,这是流动于血脉之中哺育他们成长的文化养分。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一个“傣剧打败美国大片”的神话。一次,傣剧团下乡演出,恰遇美国大片演出,结果是放大片的场地,观众寥寥无几,而演傣剧的场子里,人头攒动。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民族艺术存在的魅力。

    西藏自治区藏剧到美国演出,赢得了美国观众。藏剧对美国观众来讲,完全陌生,但他们为之叫好,最初,一天演出四场,后来应邀演出六场,甚至是八场,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场场爆满。讲座也是如此,座无虚席。其实,他们只是演出一些小戏,如《老两口》和一些舞蹈,如《牦牛舞》等,美国观众对其中的“抢地蹦子”表演极感兴趣。这一现象说明了藏戏的艺术魅力。

    在我的审美经历中,多次被布依戏、侗戏、瑶剧等民族戏曲剧种震撼,同时也感受到观众与专家对民族戏曲的喜爱,为民族戏曲独特的艺术美所倾倒。戏曲理论大家张庚在北京看了西藏藏戏《文成公主》后,半夜打电话给我,他兴奋地说:“我搞了一辈子戏曲研究,第一次看藏戏,无论是演出形式、表演、音乐……都值得研究,戏曲史记载的一些戏剧状态在藏戏中是活态存在的。”

    少数民族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它出现在世界舞台的时候,熟悉京剧昆曲的外国朋友是那样惊讶,他们没有想到戏曲除京昆、地方戏而外,还有少数民族戏曲,无论是表演、服装、演出式样都与他们看过的戏曲演出不一样,他们赞叹中华民族戏曲的多姿多彩,赞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博大。我们如何认识中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源于对民族文化的清醒认知,如果我们把民族文化放在世界文化之林中观察,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美无可替代,为世界瞩目。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外国,总以为“外来和尚的经念得好”,模仿或是照办,拜倒在外来文化面前,不是“洋为中用”,而是失去了自我、失去民族文化的自信,何来民族文化自觉?

    懂得民族文化的人,对民族文化充满感情,自觉坚守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视为己任的人,不计较名利得失,艰难地、默默地奋斗着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