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惟愿神功传后世 殷殷难舍重刀情
——天津曹氏回族重刀武术传承人曹仕杰(上)
来源:“天津非遗中心 ”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19-12-09 14:31:00

提刀千斤重,

舞刀鸿毛轻。

刀飞钢环响,

刀落寂无声。

这是一首表现回族重刀武术演练风采的歌诀,诗句中的“刀”指的是这门武术中所使用的器械——重刀。

回族重刀武术传承人 曹仕杰(摄影:赵梵汐

重刀威名

重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长柄兵器,在民间俗称为大刀。这种兵器份量沉重,杀伤范围广,古代将士在马上对战中使用时威力巨大。因其兵刃沉重,在马上挥舞需要使用者拥有强劲的臂力和高超的武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武圣关公在战场上斩敌诛将,所向披靡,其所使重达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就是重刀的一种。

重刀武术在民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朝廷为选拔武备人才,将武举科试项目定为“弓、刀、石、马、步箭”,将操演重刀作为考评武生技勇膂力的必修科目。武试中重刀分八十、一百和一百二十斤重三等,应试武生须下场完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刀花等招式,以一次成功者为合格。由此,民间练武者为应武举,多习练重刀,重刀武术日渐发展繁盛。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枪炮等武器进入中国,冷兵器时代宣告结束,重刀已经不再作为战场上冲杀格斗的武器,而重刀武术在民间的发展传承却并未由此谢幕。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传播,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习武健身热潮,武术被尊称为“国术”,各地涌现出一大批闻名中外的武术名家。

当时在天津就有一位以习练重刀武术闻名的回族武术家——曹金藻,他行侠仗义,武功高强,被世人称作“回民大侠”。1920年,曹金藻在天津创立了第一家回民武馆——“市隐国术社”,慕名而来的习武者众多,曹氏重刀武术声名鹊起,在津门武林影响深远。

有着“回民大侠”美誉的曹金藻先生

家传武学

一百多年来,曹氏后人子弟前后历经七代,始终承袭着这门家传武学,时至今日仍勤练不辍。曹氏重刀武术第六代掌门名叫曹仕杰,是大侠曹金藻的曾孙。据曹仕杰介绍,曹氏一族祖籍金陵,曹门习练重刀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当时曹氏一位先祖出身行伍,曾追随燕王朱棣平定北方,凭借一柄六十斤的重刀驰骋疆场累立战功。永乐帝平定天下后在天津设立卫所,受到封赏的曹家也随后举族迁入天津,在现今西北角大丰路一带落户生根,几百年来一直在此地生息繁衍。

曹金藻先生(后排右三)和弟子们

曹氏一族是天津西北角地区最早的回族居民,祖辈世袭西北角清真大寺掌教。回民自古有练武强身的传统,曹氏族人受祖上武功余荫,对家传的重刀武术尤其重视,世代勤加修习,逐渐形成了曹氏重刀武术的武学流派。

传至清末,曹氏后人回民大侠曹金藻已经是重刀武术第三代传人,他通过创建“市隐国术社”,面向社会招收徒众,将重刀武术由家族内部传承变革为开放式传承,对推广弘扬武术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曹克明先生(右三)与弟子大刀表演

曹金藻之子、曹仕杰的祖父曹克明是曹氏重刀第四代掌门人,他继承了前辈的衣钵,在原有的重刀武术套路基础上潜心编排整理,增加了许多新的招数动作,创制出一套完整的“曹门刀式”。

1978年,曹克明将原来的“市隐国术社”改组为“天津市回族大刀花样举重队”,继续秉承着父亲曹金藻的志愿,以“弘扬武术、强身爱国”为创办宗旨,不仅课徒习武,还带领这支回族大刀队频繁外出参加各种公益表演和社会庆典活动,进一步扩大重刀武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在曹氏祖辈几代人的努力下,重刀武术已经成为一项享誉津门的武林绝技。

幼年习武

曹仕杰出生在尚武之家,家庭的熏陶使他自幼对重刀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见到大人们练刀习武,曹仕杰总是禁不住跃跃欲试。爷爷曹克明见他有练武的天分,决定选他作为自己的传人,亲自传授他武艺。

曹门武术有入门先练三年举石墩的规矩,曹克明曾教导说:“练武术首先要把力量练好,尤其是重刀武术,如果身体各个部位没有力量,耍起重刀便会东倒西歪,即使招式练得再好也是花架子。”

自六岁起,曹仕杰就开始在爷爷曹克明的指导下练习举石墩,加强力量训练。初练时因为年纪幼小,曹仕杰举不动家里八十斤重的石墩,爷爷为此专门制作了重量合适的小号石墩供他使用。从此,石墩、石锁等练武器械一直伴随着曹仕杰度过了童年时光,在同龄的孩子们都在嬉戏玩耍的时候,曹仕杰却把习武负重当做唯一的娱乐活动。

寒来暑往,在曹仕杰十岁的时候,在石墩上已经下了四年的苦功夫,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变得更加壮实,力量上也足以承担得起大刀的重量。直到这时,曹仕杰才真正开始摸刀,跟随爷爷曹克明一招一式地学习曹门刀式。重刀武术势大招沉,习练时既要突出其雄浑壮阔的特点,在细微处还要展现出过人的技巧,非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用心体会不能掌握。

曹仕杰在爷爷的悉心指导下勤学苦练,凭着幼年时打下的扎实基本功和坚持不懈的过人毅力,进步飞快,二十多岁时就已经全部掌握了“曹门刀式”的招式和技巧,成为了曹门同辈子弟中的佼佼者。

年轻掌门

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曹克明组建的“回族重刀武术队”被选定为天津市体育代表队的成员参赛。此时的曹克明已经年过七十,带队参加全国大赛在精力和体力上都感到力不从心,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把带队参赛的重要任务交给曹仕杰来完成。

在训练准备阶段,刚刚年满二十五岁的曹仕杰郑重地从爷爷手里接过了教鞭,全面接管回族重刀队的组织、训练、编排等队内重要职责。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训练,曹仕杰率领的大刀队已经将参赛节目排练纯熟,一向要求严格的曹克明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参加少数民族运动会

肩负着长辈的重托和期许,曹仕杰带领回族重刀队踏上了远赴南宁的行程。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赛场上,天津回族重刀武术队发挥出色,以精湛的技艺和令人惊叹的高难度表演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赢得满堂喝彩,最终获得了冠军,成为当年该项赛事中天津唯一获得金牌的项目代表队。回族重刀武术也由此重振威名,在全国性的赛场上展露风采。

载誉归来的曹仕杰获得了天津市政府的嘉奖,同时也赢得了爷爷曹克明的认可和赞许。那一年,曹仕杰正式接过了祖辈传承下来的掌门人之位,成为曹氏重刀武术第六代传人,年仅二十五岁的他也因此成为本门中最年轻的掌门。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