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6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八   
专访陕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洪济龙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 2018.08.03 12:48:06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洪济龙,陕西省艺术馆馆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7年,各地根据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很多工作。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17年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洪济龙:2017年,省中心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为核心,深化理论研究、激发传承活力、搭建各类传承和展示平台、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全面构建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体系。具体而言,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非遗项目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常态化。陕西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审工作历时4个月,经过初评、终评,最终有80个项目列入该批次非遗名录。

二、非遗记录工作有序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方面,省中心完成了2015年度第一批18位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并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记录成果进行了省内自评估。该项工作开展期间,省中心对学术专员、项目执行团队和相关地市非遗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知识培训,并与学术专员签订了《陕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学术专员履责协议》,确保其履职尽责。该批次抢救性记录工作共采集视频素材约20TB,拍摄照片约500GB,收集图片、视频、音频资源约200GB,收集书籍、光盘、唱片、磁带,以及剧本、节目单等实物资料共30多件套。

图1 秦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玉玲抢救性记录工作现场 

此外,省中心已搭建非遗数据库相关基础硬件平台,并参与了国家非遗中心组织实施的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完成了华阴老腔的资源采集和上报。省中心此前积累的部分非遗数字资源也与陕西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对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图2 华阴老腔项目资料采集现场 

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精彩纷呈。2017年6月10日,为迎接和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省中心在华阴县设立了遗产日活动主会场,举办了陕西省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黄河金三角面花邀请赛,同时举办了非遗成果展、非遗精品展。各地市也分别设立了分会场,举办了一系列富有地域特色的主题展览和展示活动。 

11月10日,省中心在西安市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为期3天的陕西传统手工技艺大展,此次展览是我省近年来传统手工技艺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共有83个非遗项目参展。这一系列主题活动的举办,为广大民众了解非遗保护工作、提高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

图3 陕西省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黄河金三角面花邀请赛活动启动仪式

图4 民众在邀请赛现场观赏面花作品 

四、非遗交流活动反响热烈。2017年,省中心按照省文化厅工作部署,选派华县皮影制作技艺、凤翔泥塑制作技艺两个项目及相关传承人,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赴云南参加了中国(昆明 )官渡第七届全国非遗联展;组织9名传承人参加了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先后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西安鼓乐和相关传承人赴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韩国等地开展交流展示活动。 

11月,省中心联合四川、贵州、云南、宁夏等十省区及部分市县文化(群艺)馆,共同承办了“锦绣辉煌——第二届中国西部民间刺(织)绣艺术精品联展暨民间刺绣艺术研讨会”。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加强了省中心与其他地区、机构在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与合作。

图5 2017年9月,西安鼓乐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交流演出 

五、出版工作持续开展。2017年,省中心先后完成了《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典》的出版及《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典》的编辑工作。 

国家非遗中心:省中心作为这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或参与者,其基本建制是怎样的?

洪济龙:省中心是经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的省级非遗保护专业机构,于2007年3月在陕西省艺术馆挂牌成立,与省艺术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省中心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1人,拥有陕西省非遗陈列馆、陕西省非遗资料室等场馆设施。省非遗陈列馆先后被有关单位命名为“陕西省第一批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图6 陕西省非遗陈列馆 

国家非遗中心:陕西省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陕西省非遗资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洪济龙:陕西省位于我国黄河中游的大陆腹地,分为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关中平原、南部秦巴山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域。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4个王朝在此建都。古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谱写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辉煌篇章。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使陕西的非遗资源呈现出南北融汇、东西相接、多元共生的特点,省内非遗资源数量与种类繁多,总体上呈现了历经千年沉淀而形成极为丰厚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

一、彰显了陕西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陕西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非遗项目众多,地域特色十分强烈。流布在韩城、合阳、黄陵、洛川等地的面花技艺蕴含着祈求神灵护佑平安的内容,表现出对上苍的敬畏;安塞剪纸、凤翔泥塑、西秦刺绣等非遗项目,技艺精湛、风格各异,集中反映了建立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之上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文化风貌,体现出陕西人民的杰出智慧与创造精神。

图7 合阳面花

 

图8 凤翔木版年画

图9 旬邑彩贴剪纸

图10 华县皮影戏

图11 凤翔泥塑 

二、蕴含着浓郁的伦理色彩。花木兰传说、劈山救母传说等项目呈现出敬老、重老的伦理价值取向。七夕牛郎织女传说、关中曲子、陕北道情等项目多讲述民间爱情故事,传达民间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三、乐舞、戏曲类项目尤为丰富。传统音乐类的西安鼓乐、水会音乐、陕北民歌,传统舞蹈类的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传统戏剧类的秦腔、眉户、商洛花鼓、华县皮影戏,曲艺类的陕北道情、陕北说书……这些非遗项目能够传承至今,离不开三秦大地肥沃的文化土壤,也充分体现了陕西文化重礼尚乐的特点。

图12 陇州社火

图13 陕北说书

国家非遗中心:针对这些非遗资源,陕西省多年来都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来促进其传承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果?

洪济龙一是非遗保护工作体系建设和抢救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果。为使非遗保护工作更具针对性,我省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要求,对省内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进行了确认、立档等工作。目前,我省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工作体系已经形成,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0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8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92人。经过多年努力,华县皮影戏、汉调二簧等8个珍贵、濒危的非遗项目资料得到有效整理和保存;汉调二簧等 5个非遗项目恢复或新建剧团和传习所,排演新剧目,重新获得生机。

图14 合阳提线木偶戏 

二是整体性保护力度增加。通过多年建设,全省共有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全省积极推进展示场馆、传习所、传承基地进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我省共有各类非遗项目传承单位58个、研究机构 1个、各类专题博物馆和传习所138个。非遗项目与所在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以及传承、保护、研究、宣传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正在探索中逐步形成。

三是生产性保护有序推进。2014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出台,鼓励传承人按照文化传承规律发展生产,在手工技艺项目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传承基地和生产园区。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51个。我省还依托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等专业力量,开展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及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

四是非遗传承活力和传承环境进一步改善。我省开展了“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工作,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政策法规、传承人职责义务、非遗保护有关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此外,我省还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进军营、进企业等活动,营造全民传承、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图15  第五批全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培训班

图16  非遗进军营活动

五是非遗档案及出版工作成果丰富。目前,省中心档案资料室保存有纸质非遗资料1086卷,除对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外,我们还在此基础上出版了《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第一至四卷)、《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典》(第一至三卷)。此外,省中心近年来还陆续编辑出版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擷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论文集》、《陕西剪纸》(第一至五卷)、《中国故事——陕西皮影集》、《民间画师手稿精品集》、《曹彦云社火脸谱集》等书籍。

六是非遗展览、展示等主题活动精彩纷呈。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例,全省各地利用这一传统节日相对集中的时段,组织开展非遗展览、展演系列活动,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据统计,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省各市共举办11场非遗相关活动,参与民众超过 20万人次。我省非遗陈列馆现陈列非遗相关作品500多件,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参观群众2万多人次。此外,每年春节期间,各地还组织各类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提高了非遗项目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国家非遗中心:通过多年的工作,省中心是否摸索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或创新方法,值得兄弟省份借鉴?

洪济龙:为进一步传承弘扬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民众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省中心于2016年创办了陕西非遗传习大讲堂,由省内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专家在省艺术馆内向学员授课,内容包括传授非遗知识、手把手教学、共同参与制作或演示等。2017年以来,大讲堂已开办了十多期,涉及剪纸、面花、皮影、刺绣等多个相关非遗项目,听众达千余人次。大讲堂的举办,使学员们能够更加直接、近距离地感知非遗,体验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图17  非遗传习大讲堂上,专家介绍安塞剪纸

国家非遗中心:谢谢洪主任的经验介绍,您提到的这些理念和方法想必能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2018年,省中心的工作都是围绕哪些方面开展的?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洪济龙:2018年省中心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继续办好陕西非遗传习大讲堂,举办全省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培训班。二是持续开展非遗传承发展成果展系列活动,举办2018年陕西省非遗传承人绝活才艺展示活动。三是丰富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月系列活动。四是持续开展非遗对外交流活动,举办“丝路欢歌·丝路欢舞”——丝路沿线(国内)非遗音乐舞蹈节目展演。五是做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六是完成陕西省非遗陈列馆改造工程。七是编辑出版《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典》。

图18 2018年陕西省非遗传承人绝活才艺展示活动上的《高跷赶犟驴》节目

国家非遗中心:对于省内非遗保护工作,都有哪些宣传平台,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洪济龙:目前,我们主要利用陕西文化信息网 (www.shawh.org.cn)、陕西省艺术馆网站(www.sxsysg.com)和微信公众号(ID:sxsysg1956)宣传省内非遗保护工作。近年来,我们还在《各界导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开设了非遗专题栏目,对相关工作进行报道。

国家非遗中心:在采访的最后,想请您讲一讲,您从事非遗工作以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洪济龙:省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承担着全省非遗保护的相关具体工作。今后,我们还将秉持非遗保护的核心理念,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做好这项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传给子孙后代。

(文字: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素材,经编辑整理。图片: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编辑: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