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9   星期一   农历三月廿一   
非遗保护:现代化路上不失传承
作者:3904 创建时间: 2013.02.28 14:24:43

非遗保护:现代化路上不失传承

   

    文化自觉的标准和途径是文艺复兴;文化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是文化自觉的核心。

  2005年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高潮。但与此同时,公众对于非遗保护也存在一些困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自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对已退出现实生活的一些生产、生活样式进行保护,其意义何在?现代化的路途上如何坚守我们的文化血脉?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

  《中国科学报》:您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上贡献很大,您为什么这么重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

  田青:中国传统音乐比如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歌曲,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丰富和润色,它凝聚了人民集体的智慧。这些都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里记载着我们祖先的喜怒哀乐,里面有他们的感情、理想、爱情和生活,民歌是负载着大量民族DNA、负载着民族集体记忆的一个艺术载体。而且经过时间的锤炼,这些民歌每一个都是像宝石一样的艺术珍品。

  《中国科学报》: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何在?

  田青:“文化自觉”,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条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化自觉”不会自然发生,当一个民族缺乏“文化自觉”的时候,任何来自外部、越俎代庖式的“保护”,都是暂时的、难以真正起作用的。要使“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文化的基本范式,并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最终还要依靠各民族自己的觉悟和行动。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方政府“重申报、轻保护”,普查认真、保护敷衍,宣传工作轰轰烈烈,实际保护工作难以落在实处,以保护遗产之名行开发旅游产品之实,打着保护遗产的口号实际上为了商业目的篡改甚至伪造遗产等,这些现象其实都与中国社会至今缺少真正的“文化自觉”有关。

  因此,我想强调,文化自觉的标准和途径是文艺复兴;文化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是文化自觉的核心。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才是大国真正崛起的重要内容。

  《中国科学报》:您曾经说过:历史文物是祖先传到现在的,我们只能原封原样传给子孙,而没有权利更改。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已经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还需要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

  田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全面的、涉及多领域的工作。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社会条件(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以后退出了历史舞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部分已经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文化遗产,首先要看到它们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要尽可能地用现代的手段和方式把它们保存下来。后代的人们会有了解自己祖先历史的愿望,假如我们没有利用现代手段加以保留,这是我们的失职。

  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可以存在下去,而且对塑造民族精神,维护中国的传统道德、传统文化、传统伦理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仍然活跃着而且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对这部分我们要强调对它的传承,要让年轻人学习。

  可以肯定地说,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到今天还活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一定具有其重要的价值和艺术性,所以对这部分应该全面地、原汁原味地继承下来。

  一些传统工艺现在已经不再采用,其中有不同的状况。首先,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很大的不同,文化艺术是逐渐积累的,不存在谁淘汰谁。而科学技术则是更替的,例如彩色电视机的出现导致黑白电视机被淘汰,平面彩电的出现导致老式电视失去了市场。另外,一些传统工艺仍有其存在的价值,比如北京雕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艺繁复。上世纪搞技术革新,用模子压制合成材料进行批量生产,这就把一个非常高档的艺术品通过技术革新变成廉价、成批生产的工业品。所以对于一些传统工艺来说,一旦被现代工艺所取代,价值就没有了。

  《中国科学报》: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中,人们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此您怎么看?

  田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论上是正确的,但问题是谁来判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有没有能力、有没有信心作这个判断?能否保证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否保证你的判断在五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仍然是正确的?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观念,你认为是糟粕的,但在其他民族来说可能就被认为是精华。精华和糟粕如何判断?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的观点完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很重要。“文-革”时,很多东西被当成封资修打倒,但是现在看来都是人类的遗产。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仅仅在理论上存在,但在实际应用上,错误大于成果。因此,当代人不能浅薄自傲,盲目认为我们比祖先强,古老的东西拿来就改,但是你对传统文化理解了多少?!

  《中国科学报》:“现代化”是否一定意味着传统文化的丧失?

  田青: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全盘西化、美国化,这样做很可怕,最后将导致失去文化的多元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所谓全盘西化的现代化就是丢掉我们自己的传统,让我们变成“banana”,即黄皮白瓤的香蕉。因此在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丧失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传统、民族的审美和民族的文化。忽略传统继承的“现代化”、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化”一定意味着传统文化的丧失。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王剑

编辑: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