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7   星期二   农历三月廿九   
聚焦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利用
创建时间: 2009.11.10 16:41:56

聚焦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利用


                                      ――长江文化高层论坛综述

    11月2日,在2009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期间,文化部社会文化司、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江苏省文化厅、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长江文化高层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围绕长江流域12省(区、市)民族民间艺术的发掘、保护和利用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的地位、作用

    论坛认为,长江文化积淀深厚,绚丽多姿,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介绍,国务院先后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028项中,长江流域有619项,占60%;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9项,其中长江流域有14项,占48%。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遗产资源丰富、价值突出,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体现出长江流域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成果。与会专家认为,长江像一条纽带,把12省(区、市)连接在一起,深入研究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的传统、内涵、特色和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区位特点,加强各地民间艺术的交流和资源整合,不仅有助于提高长江流域人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有力推动新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增强长江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和促进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现状和趋势

    论坛认为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也不容忽视,如有些地方认识还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重申报、轻保护”现象较为普遍,工作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等等。论坛就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建议。周小璞认为,要把握好非遗“以人为本、活态传承”的特点和非遗“保护”的根本含义,并在以下方面着力: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和国家级名录项目为重点,分类指导,科学保护;建立有效的非遗传承机制;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积极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模式;加强非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兴建展示传习场所;合理利用非遗资源,促进传承发展,同时,广泛开展宣传展示活动,促进非遗的传播和弘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高丙中提出,要发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并把特定的民俗与这个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活和大众传播相结合,让传统民俗真正与现代体制相衔接。他认为端午盛大的民俗活动即是呈现与宣扬“长江文化”概念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宋迎昌认为,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支撑,是传承传统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魅力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江流域在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方面,觉醒得早,行动得早,保护力度大。

    重庆市文广局副局长温俊华阐述了长江上游――重庆市实施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动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介绍了长江之尾――上海市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民俗的新鲜经验,强调要抓住明年举办世博会的大好契机,让独特的长江民族民间艺术吸引世人的眼球,并充分表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的开发、利用路径

    时任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孙若风在会上提出“打造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长江文化产业带”。他认为,长江经济带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也最有潜力的大河经济带,在打造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形成长江流域独有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事业与产业、保护与创新、点与线的关系,以共享长江文化资源、共创长江民族民间文化品牌。江苏省文化馆副馆长、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戴珩认为,民族民间艺术特别是其中的传统工艺和传统美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文化体验类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一个庞大的国内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孕育形成,应该充分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发展娱乐性、休闲性、体验性并重的文化产业。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崔建飞认为,推动民族民间艺术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必须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中央和地方财政已累计投入30.9亿元建设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始终把对民族民间艺术包括长江流域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利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此外,他还阐述了建设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库的具体建议。

    长江文化资源的创新与求索

    与会代表对于张家港文化创新意识和长远眼光表示钦佩。近年来,张家港市在努力建设黄金口岸、人居典范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并连续举办了6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为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打造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大大彰显和提升了该市的独特魅力和知名度。张家港市文广局局长郑国祥在题为“小城市文化跃升之途:跨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共享利用”的演讲中,就长江文化艺术节创办的缘起及创新等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他说,张家港市作为新兴小城市,拥有一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但是,由于区域过于狭小,文化资源也相对有限,当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遭遇“瓶颈”。要进一步向前和向高处发展,就必须放开眼界,跳出张家港市,在更为广大的区域和时空中,找寻自己文化的源头,从而确立自己的文化定位,找准自己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创办长江文化艺术节并以此为载体,推进长江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共享利用,同时在观念和理念、内容和形式、实施方法和手段、活动的运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这是突破新兴小城市发展“瓶颈”的大胆探索,是源自一种深度的文化自觉,也是新兴小城市实现文化跃升的一条成功之路。张家港的探索和实践,不仅获得了文化部第二届文化创新奖,也树立了跨区域文化经济全面互动的范例。

    代表们还观摩了第三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的开幕演出。来自沿江各省(区、市)的16支民间艺术演出队展示了青海花儿、藏族舞蹈、四川彝族舞蹈和羌族民歌、贵州原生态侗族大歌、湖北原生态土家族歌舞、重庆南溪号子等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民间艺术精粹,也呈现了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交流的盛况。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李宏,江苏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世华,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汤珏林和张家港市委书记黄钦、副书记梁一波等出席论坛。

    论坛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郭沫勤主持。

(来源:文化传播网/作者:赵林英)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