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7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十    
让传统游戏“抖”起来
创建时间: 2009.08.17 15:48:03

让传统游戏“抖”起来


    2009年7月30日,因代理权易主而停止服务两个月的“魔兽世界”终于重生,寂寞了50多天的“魔兽”玩家们也停止了对“魔兽停服”事件的各种抗议,迫不及待地在网游世界中享受酣畅淋漓的“斩妖屠魔”……这不禁让人们反思,玩家们,尤其是沉迷于网络游戏、PSP这些现代娱乐项目的孩子们,难道真的找不到其他乐趣了吗?

    踢毽子、滚铁环、七巧板、抖空竹、华容道……这些听起来有些遥远却又熟悉的传统游戏,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其中一些游戏项目如今还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今天的孩子们对这些游戏似乎并不了解,甚至闻所未闻。与其让这些传统游戏埋藏于书本文字之间,不如让孩子们跳出虚拟世界,趁着暑假,体验一下长辈们的童年。
 
    益智游戏嘉年华

    玩转中国智慧
 
    看展览、听讲座、做游戏、秀绝技,暑假期间,北京朝阳公园内的索尼探梦科技馆推出了“中国智慧――古代益智游戏嘉年华”。千姿百态的七巧板,千变万化的九连环,神秘莫测的华容道,易拆难装的鲁班锁,活动以4类经典益智游戏为主,不仅有丰富详实的文字、图形、图表展示中国古代益智玩具的起源、玩法和技巧等,还邀请了游戏专家现场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向孩子们介绍传统益智游戏,讲解多种游戏玩法。
   
    华容道、鲁班锁、九连环和七巧板可谓传统益智游戏的“经典鼻祖”。九连环是一种流传于山西民间的智力玩具,九环互相制约,以解开为胜,解法多样,可分可合,变化多端;七巧板是一种拼图游戏,简单的七块板,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可以拼搭成几何图形,也可以拼成各种具体的事物形象;华容道是古老的中国游戏,游戏通过不同的开局,变化多端,百玩不厌;鲁班锁相传为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一种玩具,曾广泛流传于民间,看上去简单,其实内中奥妙无穷,不得要领,是很难完成拼合的。

    为激发孩子的兴趣,四类玩具在馆内分别设有体验区,还在现场开设了“华容道达人竞速大赛”,广招高手,并对经典开局的冠军得主进行奖励。展区设有成绩排行榜,参观者可随时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参与计时赛,新冠军将及时荣登榜单。

    据现场的游戏专家介绍,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和鲁班锁这四类中国古典益智游戏,涉及了现代数学中的几何学、图论等多门学科知识,对提升青少年观察、思考、想象等逻辑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都具有一定帮助,通过此类游戏,可以培养青少年视觉记忆、开放思考的思维方式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首都博物馆

    传统文化“动”起来
 
    在首都博物馆的七彩坊,色彩斑斓的香包、风筝挂满了墙壁,围坐在桌子前的孩子们做泥塑、画扇画、绘脸谱,各忙各的,有的还不时看看身边小伙伴的作品。与讲解员“深奥”的讲解相比,孩子们似乎更喜欢这样一处轻松自在的空间。不仅如此,为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历史,首博配合不定期的展览,还相应开设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陶艺坊体验拉胚,在绣艺坊为自己绣一条个性手帕,在民俗展儿童厅玩老北京的玩具……通过动手,孩子们既可以让自己的作品走上展示墙,又可以向同学们讲讲在博物馆里学到的新知识。
 
    在首都博物馆的多个活动区,许多体验项目不仅吸引了各年龄层的孩子,连大人也觉得新鲜有趣,许多家长和孩子一齐参与,在馆员的指导下,最终将合作的作品捧回家。这样的活动方式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一些家长表示,博物馆的这些体验活动,既把家长了解不全面的历史文化知识轻松地传达给孩子,又让家长与孩子通过活动找到了沟通的兴趣点、契合点。
 
    据首都博物馆社教部主任杨丹丹介绍,暑假期间,除周末外,平时来博物馆参观的小观众明显增多,一些本地中小学生还成了博物馆的常客,报名参与了馆内的多项活动,还有的外籍学校在馆内的活动区包下场地,组织学生动手做年画。

    杨丹丹说:“展品放在那儿和‘动起来"是不一样的,通过动手接触,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孩子参与进来,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把孩子们的作品搬上展示墙,或是把他们在这里的比赛获奖情况写信报给学校,这对于孩子都是一种鼓励,也使孩子们更喜欢来博物馆了解历史、学习知识,家长们对此也都非常支持。” 首博长期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还包括小小讲解员、户外参观北京的历史风貌、系列文化讲座等。在这里,工作人员提倡通过放松亲切的氛围,让孩子们动手、动口,锻炼他们的胆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杨丹丹举例说:“我们为小讲解员写的讲解词尽量避免出现生僻字,且具有童话故事性,从活动的主题到宣传都很新颖,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即将开展的‘乐听会"活动,也将在孩子们动手体验的同时,由讲解员讲述老北京的故事,孩子们在玩中就把知识记住了,学会了,再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比赛,让知识通过孩子们相互传递。”
 
    抖空竹

    传出去是最好的保护
 
    今年5月,北京报国寺南广场西侧建成了京城首家空竹博物馆,国家级“非遗”项目抖空竹的代表性传承人李连元如今又多了一件要忙活的事――带领广内街道空竹队的志愿者不定期地为博物馆做专职讲解。

    说到“抖空竹”,李连元口中不离“和谐”二字,他说:“我从小就和奶奶学抖空竹,空竹是圆的,抖起来发出的声音和谐、吉祥、有内涵,这声音也是咱北京的‘标志音",包含着空竹文化的灵魂。这样的传统项目在老人和孩子间传递开来,使老人、孩子身心都得到运动,一起享乐,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 2002年退休后,李连元担任了北京老墙根社区的文体主任,当时社区内的一所小学里有一支小空竹队,学校为增强校园活动的趣味性,邀请他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抖空竹。当时,空竹队的孩子们对抖空竹缺乏信心,李连元鼓励孩子们不要小看这些游戏,有一天空竹会抖出校门、抖出宣武、抖出国门!如今,这句话得以验证,他带领的空竹队不仅在北京参与各级别的比赛、表演,还先后到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表演展示。李连元说:“以前是在学校直接教学生,但学生一毕业,就把抖空竹的技术带走了,后来我们通过教老师,让老师来教学生,把技术留在学校里。一些家长怕孩子学抖空竹耽误学习,但其实比起让孩子在家看电视、玩电脑,这是有益身心的一项活动。有的学生‘抖"出了名堂,入学时还被一些重点学校要了过去。”

    不仅是抖空竹,踢毽子、打花棍……李连元和他的玩友们几乎都是一人多艺,大家玩起来不亦乐乎。李连元说:“传出去才是最好的保护,希望这些传统活动项目能为更多的人学习、享用。”
 
    两个月的暑假,是孩子们的幸福时光,与其让孩子们整日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不如走出门,让孩子享受一下传统游戏的乐趣。

(来源:文化传播网/作者:舒琳)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