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因茶质特异,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因而得名铁观音。安溪茶农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发明了一套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并形成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
  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包括采摘、初制、精制3个部分。采摘工艺有采摘期、采摘标准和采摘技术。初制工艺有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等10道工序。精制工艺有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等6道工序。在整个制茶工艺中,要根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灵活掌握。其主要制作方法是:茶青在人为控制和调节下,先经晒青、凉青、摇青,使茶青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变化,形成 “绿叶红镶边”,构成独特的色、香、味内质;再以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最后进行揉捻和反复多次的包揉、烘焙,形成带有天然兰花香和特殊韵味的铁观音高雅品质。

展演人介绍:

  魏月德,汉族,福建安溪人,1964年7月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魏月德自小由父辈传教制茶技艺,14岁开始开山种茶,发展茶苗。16岁单身一人外出打工,经常和长辈们研究铁观音的制作技艺,学了一手好本领。1981年起,凭借高超的技艺连续三年在闽西国营农场担任乌龙茶制作师傅。1994年成立安溪铁观音研究所。魏月德注重铁观音文化的宣传及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创办铁观音技艺传习所,著有《魏荫与铁观音》、《铁观音秘籍》等书籍,多次参与和举办与铁观音有关的科研项目和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