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5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七   
苗族赶秋
创建时间:2018-11-16 16:25:00

苗族赶秋,又叫苗族赶秋节,是苗族人民在“立秋”时节欢庆秋收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重大传统节日,集中展现了苗族的宗教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艺术。

每年“立秋”这天,苗区逢到哪个地方是墟场,便是当年秋场。苗族赶秋内容涵盖面很广,主要有祭祖、迎宾拦门、八人秋、苗鼓、苗山歌、玩龙、舞狮、边边场以及传统舞蹈、体育竞技等等多种内容,规模巨大,影响深远,极富苗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苗族赶秋主要起源于湖南省湘西州以及周边省市地区,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在湖南省湘西州的凤凰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湖北省来凤县等苗族地区均有流传。

据有关考证,“苗族赶秋”自三苗起自古就有,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至今仍在湘西尤其是花垣县广泛传承。

传说一:洪荒时代的“毒蛇猛兽和魑魅魍魉”常来进犯,在一个立秋的夜晚,苗族先民在与妖魔的激战中,把妖魔捉住并剥其皮来蒙鼓、削其骨来当槌,击鼓而舞欢庆胜利,从此开始过着“人生定位得其所,世间万物都畅生”(《苗族古歌》)的安稳日子,开荒种地,发展生产,金秋到来,稻粟满仓。他们把战胜妖魔和丰收在望的“立秋”时节当作胜利的标志,年复一年隆重庆贺成了习俗,演变成了今天的“苗族赶秋”。

传说二:相传远古时期古老苗寨有个叫巴贵达惹的青年,为寻求爱情而在“立秋“这天扎秋千,终于在秋场上找到了美丽的姑娘乜娘,两人结为夫妻,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佳话流传千古。苗族人们为了缅怀他们,尊称为“秋公、秋婆”。从此苗族人民为了纪念他们,纪念幸福安定的生活,每逢“立秋”这天都要举办“苗族赶秋”以志庆。

苗族赶秋已形成了大约200多万苗族人民的文化圈。体现出它多样性、综合性、独特性、完整性、大众性、现实性等艺术特点,具有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凸现地方民族特色、彰显民族灵魂等重要价值,是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民族经济发展繁荣的主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