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星期二   农历二月初十    春分 春分
中国25个项目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综述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以下简称“委员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此次会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生效后,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开展的首次评审。大会期间,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决议,我国申报的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端午节、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格萨(斯)尔、侗族大歌、花儿、玛纳斯、妈祖信俗、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南音、热贡艺术、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藏戏、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西安鼓乐、粤剧共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25个入选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传承性和创造力,对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产生了重大影响。10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履约实践,相关社区、群体和有关单位履行申报时做出的承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绩。

2019年,时值25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10周年。为总结履约实践经验,做好保护成果宣传工作,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与指导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作本专题,以此进一步展示25个项目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保护进程,体现我国履行缔约国义务的能力和水平。

迄今为止,我国共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2009年25个项目的入选,为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总量最多的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25个项目10年来深入的履约实践,为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丰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