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5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七   
上海高校非遗研培新设计成果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来源:“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18-11-07 16:19:00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开幕。根据进博会新闻宣传工作总体部署,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市文广影视局联合策划举办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进博会新闻中心同步开展。展示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等领导同志到展区视察,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展览专为进博会新闻中心度身定制,面向中外媒体记者观众,主题为“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让媒体观众切实感知“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多彩非遗就在身边”。展览精选上海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资源,品类丰富,动静结合,努力在进博会新闻中心打造一扇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

本次展览邀请同济大学设计团队精心策展,采用静态展品环抱互动体验区的格局,中部以半透明垂幔隔断,增强空间层次感,整体风格清新雅致,共展出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市级项目4项,展品共计56件(套),包括上海剪纸、顾绣、嘉定竹刻、上海灯彩、上海面人赵、徐行草编、上海绒绣、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连环画、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等。展示期间,还邀请了6位非遗传承人每日轮流在现场与媒体记者观众进行互动展演。

众多历史书画名家的定制毛笔(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

▲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

▲国家级传承人徐振高八十寿诞定制古筝(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嘉定竹刻

▲上海绒绣

▲海派旗袍作品和海派旗袍题材的上海剪纸作品

▲兰花掩映中的顾绣作品《烟岫林居图》

▲兰花栽培技艺

▲徐行草编

▲上海绒绣走入生活的“新形态”

▲在展出作品的同时详细介绍技艺的流程,讲好非遗背后的故事

▲连环画阅读区域

▲《十二生肖》——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

为了更好地展示非遗正在走进当代生活,展览还特设“非遗新设计”展区,由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上海高校展出一批非遗新设计成果。自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这一计划以来,始终坚持“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工作理念,帮助传承人群增强传承实践能力,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海市有8所高校参与其中,三年多来成效显著,涌现了一批符合时代、紧贴生活的新设计,为非遗走进当代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上海大学等高校研培学员的非遗新设计作品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东华大学等高校研培学员的非遗新设计作品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同济大学等高校研培学员的非遗新设计作品

展览自11月4日开启预展以来,媒体观众络绎不绝,拍摄、采访、直播的记者们常常将展区围得水泄不通。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位于展区中心位置的互动体验区。11月4日、5日,上海剪纸传承人李守白及其女儿、青年剪纸艺术家李诗忆在互动体验区一展身手,剪刀上下翻飞之间,一幅幅灵动佳作跃然纸上。两位非遗传承人当场创作了许多带有四叶草造型和吉祥物主题作品,憨态可掬的剪纸版进博会吉祥物“进宝”尤受欢迎。

▲上海剪纸传承人李守白和女儿、青年剪纸艺术家李诗忆共同创作

短短两天时间,展区累计接受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日报(CHINA DAILIY)、澎湃、求是、中国经济网、青年报、劳动报、界面新闻等40余家中外媒体的采访。

互动体验结束前,非遗传承人还贴心地将期间创作的不少剪纸作品留在展台上,并留下“请带我回家”的卡片,供记者们免费自取。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剪纸作品备受追捧,没多大工夫,满满一桌的作品就被记者们“一扫而空”。

11月6日起,上海面人赵、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上海灯彩、顾绣的非遗传承人还将轮番上阵,向媒体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本次展览将紧密配合进博会的举办时间,一直持续到11月10日。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