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木活字印刷术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20.11.26 11:10:00

木活字印刷术是浙江瑞安地域文化的承载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起到了巩固宗族情结,加强地缘、血缘的社会功能,对保持瑞安人慎终追远、寻根谒祖的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一、浙江瑞安地域文化的承载者

2008年,“木活字印刷技术”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有着明晰的传承历史和一定的传承群体,本身就是浙江瑞安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人们了解瑞安木活字印刷术在历史上的应用和当下的传承,对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意义深远。

图1 选定吉日,选定吉日,在宗祠中举行隆重的圆谱祭祖仪式。(供图: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

在修谱的过程中,一代代的谱师继承了古法活字印刷术,沿用历史上宗谱的体例,并运用我国特有的线装古籍图书的形式,满足了当地修谱的需要,将木活字印刷术和谱牒文化同时保留、传承,共同形成了浙江瑞安深厚的地域文化。

图2 线装宗谱

二、巩固宗族情结,加强瑞安人之间血缘、地缘关系

根据2003年版的《瑞安市志》,瑞安人口209个姓氏中,外地迁入就有178姓。人口的聚散离合,使得人们迫切需要用宗谱理顺本宗族的内部事务,厘清宗族成员的血缘关系,规范宗族的行为准则,增强凝聚力。无论是在乡族众,还是在外华侨或在全国各地经商的瑞安人,仍有深厚的宗族情结。在编修、印刷宗谱和参与圆谱仪式中,浙江瑞安人不断重塑文化身份,提升族群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保持着慎终追远、寻根谒祖的传统。

图3 在祠堂内修家谱

由血缘和地缘决定的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木活字印刷术主要的两种方式。木活字印刷术在瑞安市以平阳坑镇东源村王氏家族为主要传承体系,可追溯到其元代与王祯同时代的祖先,他们数百年以来一直传承着这项手艺,在当今仍有百余人的工匠群体,他们用木活字印刷技术,为浙南闽北地区广大的地方宗族印刷宗谱。师徒传承是家族传承的另一种扩展。他们往往在同族、亲戚、邻里以及好友的子弟中选择徒弟,后来逐渐受艺于外姓、外村甚至外县人。因此,通过学习、传承木活字印刷技术,人们以技艺沟通、往来,加强了瑞安人之间血缘、地缘关系。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 “寻根问祖”是浙江瑞安的文化习俗,是谱牒文化延续的生动表达,而木活字印刷术成为谱牒文化和瑞安人之间的纽带,在技艺与文化的互动中,将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记忆传承、弘扬。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