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保护
措施及成效

该遗产项目作为古老的印刷术,被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并顺应社会需求而不断实践、传承和发展。目前,主要应用于宗谱(又名家谱、族谱)的编修制作、古籍印刷,也开始应用于生产具有创新性的手工艺品和艺术品,以提升全社会可见度,增加实践者的收入,并为所在社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协助下,为提升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在建立木活字印刷展示馆,开展对外宣传,吸引公众参观体验的同时,瑞安市积极开展这项遗产的继承和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建立一系列保护规划,瑞安市人民政府先后编制出台《加强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木活字印刷术保护发展专项规划》、《木活字印刷技术传承计划》等一批顶层设计方案,为统筹推进保护发展确定方向。

2.通过传统带徒授艺、传习所培训、非遗进校园等方式,实现代际传承。截至2023年,相关代表性传承人增至22人。正规教育在传承方式中逐渐占据更多比重,其中传承人王志仁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木活字印刷术”课程于2021年5月被教育部列入思政示范课程。

3.通过多种保护措施提供经费资助,包括提高代表性传承人补助、年轻学徒培训误工补贴等,提供实践场所和就业渠道,提高传承人的收入,提升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的积极性。

4.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如举办展览、开展展演、媒体宣传等,引导传承人参与学术研究,促进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建档和宣传,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制作跨界短视频,进一步扩大宣传展示覆盖面。

5.在该遗产项目流布地推进非遗主题小镇建设,促进与旅游业良性互动。通过发展相关旅游服务、创建非遗工坊等包容性经济活动,为当地社区、群体、个人创收和可持续生计提供更多机会,以确保该遗产项目的可持续实践、传承和保护。

6.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扩展该遗产项目应用空间。开发相关文化产品,尝试融合不同传统技艺,拓展研学体验等,提高实践频次,带动当地社区民众就业增收。

7.扶持相关群体探索制订宗谱编修和制作指导性规则,参与宗谱编修活动的谋划、校对等具体事宜,帮助谱师提升现有的历史文化知识、编修能力水平。

上述保护举措的施行,确保了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并受到社区民众的欢迎,同时也对委员会在决定中对该遗产项目保护工作提出的进一步工作方向做出了积极回应。



口述访谈视频
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
在建立木活字印刷展示馆,开展对外宣传,吸引公众参观体验的同时,瑞安市积极开展这项遗产的继承和保护工作。2006年,根据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