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2018“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暑期师资交流活动”近日举办
来源:“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18-09-10 09:45:00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开展了2018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暑期师资交流活动”。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的暑期师资交流活动,它的初衷在于提升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实施效果,促进优秀研培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交流。

期间,43名来自全国22个非遗研培院校的负责人、专业教师及部分传承人代表,在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地,展开了为期五天的学习、参观、交流活动。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也通过组织考察、调研、分享交流、参加论坛等形式就研培教学和传承转化实践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想法。

8月27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首期“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暑期师资交流活动”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拉开帷幕。

▲参会代表在清华美院教学楼前合影

43名来自全国22个非遗研培院校的负责人、专业教师及部分传承人代表,在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地,展开了为期五天的学习、参观、交流活动。

▲清华美院副院长赵超致欢迎辞

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介绍了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院)的传统及学科发展、排名情况,对兄弟院校领导和同行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开幕式结束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研培项目负责人陈岸瑛向大家介绍了清华非遗研培的理念、方法和经验,同时探讨了如何建立科学的非遗保护理念、如何进行学术策划、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如何促进学科建设等问题。

▲参观清华美院各传统工艺实验室

▲与清华美院非遗研培导师座谈

当日下午,大家参观了清华美院金属、漆艺、染织、陶瓷等与传统工艺相关的实验室,与实验室管理人员交流教学经验,并与王晓昕、杨佩璋、王悦、尹航等清华非遗研培指导教师进行了分组研讨。

01

8月28日的交流重点是如何设置研培基础课程,为此特邀清华美院染服系副主任张宝华和艺术史论系教授尚刚做专题讲座。

▲张宝华讲座

张宝华教授介绍了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色的图案课基础教学和设计方法,探讨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问题,并现场展示了自己的工艺品收藏、图案手绘稿及创新设计作品。

▲尚刚讲座

尚刚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研究古代工艺美术的角度、方法和相关参考文献,并幽默风趣地指出了当代工艺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设史论类课程对于非遗研培教学的意义。大家利用午间休息参观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并在晚上围绕研培基础课程进行了分组研讨。

02

8月29日的交流重点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升研培效果,为此从重庆邀请了《中华手工》杂志副主编孙凝异,与大家分享《2018中国手工艺生态调查》成果。《中国手工》杂志针对传统工艺从业者、研究者、经营者、投资者发放了数万份问卷,就与振兴中国传统工艺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统计。孙凝异所分享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无论是对研培院校了解培训对象的现状、需求和痛点,还是了解传统工艺的市场需求、销售渠道,都有直接帮助。在交流过程中,大家特别针对传统工艺的市场定位、定价、品牌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孙凝异讲座

当日下午,大家乘大巴来到故宫博物院,参观徽州馆及其他传统工艺文创馆,学习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本次交流活动由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处长杨晓波统筹安排,由副处长刘松林等同志负责接待讲解。故宫博物院在安徽黄山设立了徽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与朱炳仁等工艺大师合作,在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建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联系,同时还积极引进本土知名品牌与设计师团队,构建起琴棋书画、衣食住行等融传统与时尚为一体的生活场景。

▲在故宫博物院学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经验

03

8月30日的交流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科建设、建立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当日上午,大家到北京服装学院参观研培教学场地及民族服饰博物馆,学习北服在研培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本次交流活动由北服非遗研培项目负责人于易清统筹协调,由美术学院蒋玉秋、齐庆媛等老师接待讲解。北服利用自身在面料研究、服饰设计方面的优势,开展民族服饰方面的研培活动,反过来促进了自身的学科建设。

▲在北京服装学院参观交流

8月30日下午,大家赶往国家博物馆,观摩了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不乏参加过研培计划的传承人和工艺大师,体现出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的意识。

▲参观国家博物馆

本次交流活动,采取了分组研讨的形式。在组长和秘书带领下,四个小组的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8月31日上午,进行了分组总结、汇报和研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调研员岳青参与交流,并就研培院校关心的财务流程、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研讨会后合影

8月29日,“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8上海大学暑期师资交流活动”(以下简称师资交流活动)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思源厅正式开班。

暑期师资交流活动,它的初衷在于提升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实施效果,促进优秀研培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交流。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通过组织考察、调研、分享交流、参加论坛等形式,优化各院校非遗研教学的科研设置,更有效地帮助传承人提升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实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工作目标。

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的运营总监章莉莉女士首先致开班辞,并简要地介绍了此次师资交流活动的缘起和初衷。

随后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非遗处葛永铭副处长致欢迎辞,葛处长详细介绍了上海市自参与非遗研培计划以来取得的成果,以及在与上海地区非遗研培院校之间合作取得的经验,并对上海未来非遗研培计划作出展望,希望以此来和与会的专家学者共享经验和深度交流,对未来上海地区非遗工作的进程展开了期许。

紧接着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发表演讲,并指出如何将非遗传承与华夏民族文明复兴的伟大工程结合在一起,是未来非遗传承工作的一大思考点,如何帮助非遗传承人在地方的文化生态系统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主体作用是未来非遗传承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分享交流

章莉莉以上海大学三年来研培取得成果和经验与大家做了长达七十分钟的分享,她分别从三个方向来阐述和分享:一是如何保护好非遗的基因,二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三是如何创造当代生活美学。通过PACC三年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分别用实际案列探讨了三个方向的可行性和实施性,叙述条理清晰、案列生动详实,得到在场所有参与师资交流活动同仁的一致好评。

当日下午,民俗学家、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徐艺乙老师,就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历程和传统手工艺相关议题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分享,最后他认为非遗工作的重心还应该把握中国人已有的生活方式及传统的生活方式,尊重自然,以质求量,以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做出最好的东西。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柯老师从民俗学研究切入点出发,对华东师范大学所开展的研培工作进行了详细地介绍,除了介绍基础性研培工作之外,还介绍了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在研培工作开展中的特色、长期以来开展非遗理论研究工作以及注重理论成果决策咨询的效果等方面。

随后至晚间交流时间,参与师资交流活动的教师们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分别就各地取得的非遗研培成果做了充分的交流与经验分享,效果显著。

参观考察

次日,所有参与师资交流活动的研培教师共赴上海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震旦博物馆、外滩复星艺术中心等四地参观考察,仔细学习并分享了几家受访机构在非遗传承、文创转化上的成果和经验。

在震旦博物馆,大家重点参观了其多年来致力推动“料工形纹”系统解读古器物学的研究。参访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时,同济大学的范圣玺教授重点带领大家参观学院的空间改造和再利用。

随后到访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重点参访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工艺美术博物馆在展示上突出作者传承关系、制作流程、材料及工具的介绍,并配以操作表演。

最后一站参观的是外滩复星艺术中心,在这里有许多设计师利用了传统手工艺来设计适合当代人使用的生活用品以及文创产品,一天结束后所有参访人员都表示受益匪浅。

期间,师资交流班还参观了上海设计周,并参加了在上海设计周举办的非遗研培计划师资交流论坛,对于非遗研培与非遗保护提出了更独到的见解。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