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9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一   谷雨 谷雨
探访时光里的鄂西北古城 湖北美术学院非遗研培2019年春回访之旅(下)
来源:"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19-05-20 08:58:00

2019年4月13日-17日,湖北美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非遗研培教学回访团队从武汉出发,依次前往襄阳、老河口、武当、竹山、竹溪、十堰、郧西等地,对多种手工艺类非遗项目进行了调研,回访了13位学员,涉及木雕、微雕、石雕、面塑、泥塑、大漆、彩绘等七个门类,并与非遗传承人群面对面交流座谈。回访组由李志敏主任带队,相关工作人员夏老师、李老师、陈老师等参加,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非遗研培的回访与调研之旅。

【第四站】巴山腹地之竹山、竹溪

竹山与竹溪相邻,隶属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湖北西北秦巴山区腹地。两地历史悠久,人文资料丰富,其中竹山境内茂林修竹,山清水秀,盛产名优特产绿松石。竹溪县内的“楚长城遗址”和“采皇木摩崖石刻”,均为国家文物保护点。

进入湖北省西北秦巴山区腹地回访了2位学员,分别是学校2018年研培学员王建东、朱明贵。

 

首先走访了从事玉雕二十四年的王建东,参观了他的聚佛轩绿松石店铺和工作室。王建东在深圳玉雕公司设计创作期间,得到施秉谋、商闻仲、杨春生、王树勋等大师的教导和指点,期间创作的两件翡翠摆件作品《满载而归》《恭喜发财》分别获得了2006年天工奖金奖和银奖,并得到深圳特区报的专门报道,从此给了他信心和力量。2011年回到十堰竹山县,从事绿松石产品的雕刻与开发,一直默默地从事这份传统的玉雕手工技艺,并作为自己的事业传承下去。

王建东讲解绿松石加工工艺

王建东展示绿松石雕刻作品

在王建东工作室门前合影

朱明贵,湖北美术学院2018年非遗研修班学员。家在竹溪,是十堰一个偏远的山地县城,那里淳朴的民风,浓厚的人文历史,造就了朱明贵一双能工巧手,从小就与艺术结缘,酷爱书画与雕刻,业余时间就是练习画画,一直坚持至今。后来在深圳打工期间接触了手工雕刻技艺,长时间的接触,耳濡目染,多少有了雕刻的灵气。逐渐把雕刻这一爱好养成一种习惯,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2009年在深圳鸿海集团工作,在书画比赛中,作品《清莲》获得优秀奖。2010年《咏马》古代刀马人物画获得优秀奖。虽然不是什么大奖,但这小小的成绩激励着他坚持艺术的梦想。因此,后来一直坚守传统手工雕刻技艺,目前主做居家装饰摆件、茶台、剪纸等装饰品。

朱明贵的木雕作品《寒梅》

谈到技艺方面,他说:“身为一个手艺人,应当做好本身工作,把技艺做成专业化,而且要不断学习新技法,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文化素养,以更好的姿态面对雕刻行业,做出更好的雕刻作品。只有自己做一个有深度、有广度的人,才能更好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方法,从而促使雕刻技艺生生不息。”

【第五站】“车城”之都十堰市

位于鄂西北秦巴山区腹地的十堰市,地理位置特殊,历史积淀久远,文化富集浓厚。这座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东与湖北省襄阳市接壤,西连重庆市巫溪县、西北与陕西安康市相连,南与湖北神农架林区为邻,北与河南省南阳市和陕西省商洛市交界的山区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赋予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地域特色与迷人魅力。

在十堰回访了3位学员,分别是学校2018年非遗雕塑研培班学员肖亚楠、王波和非遗大漆研培班学员涂宁。

肖亚男专注精雕中

肖亚男是一位专攻微雕的女孩,也是研培班最年轻的学员,性格安静内敛,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虽然年轻确不简单,目前已经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核雕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会员,师从著名核雕艺术家宋水官先生,熟练掌握十八罗汉、弥勒等多种传统题材的雕刻技法,擅长平雕、圆雕、浮雕、立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

肖亚男微雕工作室及工具

肖亚男讲解微雕技艺

她的书房就是一个微雕工作室,环境布置井井有条,文艺气息十足,还有花卉盆景点缀其中,各种雕刻工具和微雕成品也都摆放有序。她在交谈中说,2018年在传统雕塑研培班的学习受益匪浅,特别是课程结束之后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和规划。首先,通过这次的课程,云集了各行各业的手艺人,见识了各种工艺精品及其特色,感受到了每一位手艺人对精湛工艺的追求和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渴求,大家踊跃求上进的激情是传统雕塑不断发展和蓬勃的动力。其次,美院各位导师的每一门课的讲解都十分的耐心和详细,由古到今,由南至北,由理论到实践,由设计理念和方法到实地考察参观,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充实了每一位学员,推动着每一位手艺人今后的传承之路。

肖亚男谈培训后的感想

谈到这个行业目前的存在状况,她说道,现在的传统雕塑不缺手艺人,缺的是“纯粹的手艺人”,能做到一心一意传承和创新。虽然商业化可以帮助艺术家获得艺术再生产的经济支持,也能促进艺术行业的繁荣,但是,一旦手艺人过度停留在名利的追求上,忽视了对技艺的追求,会使艺术作品缺少了文化内涵和精神思想,也就阻碍了艺术的发展。

目前,她有了一个新的规划——想通过考研,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专业,在对核雕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同时,希望通过对非遗专业的研究,从事非遗保护工作,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那些“纯粹的手艺人”,保护对传统雕塑真正有贡献的人,保护为艺术奉献终身的手艺人。

在十堰,在石雕、木雕、书法、篆刻艺术圈,王波可算是大名鼎鼎。他的惠名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更体现他在书法篆刻,石雕艺术上的丰硕成果。王波,传统微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十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十堰市收藏家协会会员,十堰市奇石家协会理事,十堰市武当印社秘书长、十堰市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印吧印学教授。

回访组一行参观王波的工作室,宽敞的办公区域、硕大的工作台、满墙壁的书法、刻纸、印章、绘画、木雕等作品,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王波展示了他近期的石雕印章,还拿出了他收藏的名贵石料,给回访组讲解每块石头的质地和特色。他说,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但对于懂它的人来说,石头是创作的根本和灵感的来源,是具有灵魂的艺术品。

王波展示木雕技法

王波展示石刻技法

王波1997年开始针对书法篆刻做学习和研究,师从中国书协韩天衡老师关门弟子魏国永,王成,陈良华,吴刚。2002年针对现代刻字,木雕感兴趣,边上班边学习。师从中国书协,中国刻字家协会吴刚。2003年针对石雕印钮古兽雕刻技法和巧色雕刻技法拜师学艺,师从王易堂。2005年针对微雕橄榄核雕刻技法拜师学艺,师从非遗微雕传承人大师肖丽梅老师。

王波的石雕作品《12生肖》

王波说,他的理想是将雕塑与文化创意产品融合,让“非遗”与环保结合,让更多人了解楚文化。希望有更多的展示舞台及销售平台,把大家的创作作品推广进入商业领域,走出去。同时,做更多有自己风格及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传承技艺,走进校园,做强做大,让更多的人喜欢投入到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来。

接下来回访的是十堰从事大漆行业新生代的传承人涂宁,他是学校2018年非遗传承人大漆研培班的学员,现就职于湖北人文漆道文化有限公司。涂宁所在的人文漆道是一个从事原创漆器、大漆艺术品、漆空间係列产品开发的文化创意品牌,以“复兴人类漆器文明,提升国民生活品质”为使命,以“人文漆道,道在器中”为核心理念构建大漆生态产业链,从文化艺术、创意设计、非遗传承、学术研究等综合维度开发大漆价值。

走进他的公司,俨然走进了一个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公司主创人员颇具匠心,在这喧嚣的城市营造了一个极具大漆人文气质,极具艺术品位的文化创意梦工场。一片世外桃源呈现眼前,安静,脱俗。给人一种“清心如晨钟暮鼓,淡雅如深谷幽兰”的诗意。回访组一行应邀参观了他们的各个工作室区域,涂宁一边介绍最近新购置的产品和漆艺制作工作室。随后,就目前大漆艺术品的研发及漆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交流座谈。

与公司领导、涂宁等交流座谈

涂宁说,通过研培班的学习,对大漆的漆性掌握与漆艺技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做到独立完成漆画小品与漆器的髤饰,所学知识与自身工作契合度非常高,具有莫大的帮助。

【第六站】鄂西北边陲郧西

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地扼秦楚要冲,素称“秦之咽喉,楚之门户”。郧西为革命老区县,也是恐龙的故乡,有众多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悠久的历史文化,衍生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罗德华老师木雕创作中

最后一站郧西县,回访了当地颇有名望的木雕传承人罗德华,他是2016年学校非遗研培班学员。他的木雕作坊是上世纪的一座老房屋,或许是念及传统的情节,一直没有修缮的迹象。在他两间木雕作坊里堆满了各种木头原材料,雕琢半成品和成品。

罗德华老师介绍木雕选材与创作

在交谈中可以看出,罗德华是心态非常阳光的木雕艺人,很多媒体采访过他,在大家的印象中,他从不谈及学艺的艰辛和不易,在轻描淡写之间向人们传递出的是竭诚付出后的水到渠成。他坦言,自己的作品大多随形创意,不做过分的雕饰,把质朴的生活情趣,浓郁的艺术气息放在第一位,所以客户找上门的很多,自己的作品从来不怕卖不出去。

任何艺术的生长发展,都需要相应的生活文化的土壤培育。这群非遗人的手工技艺,是鄂西北这方山水间最具艺术品位的乡愁。在这偏远的古城山坳,只要那雕琢之声依旧,打磨之声不绝,就能触摸到历史久远的脉动,坚守住文化传承的根须,挽留下那一份沉甸甸的乡愁。

经过这次回访,回访组对鄂西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发展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看到了学员们在培训前后的变化与成绩,对培训学员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有了更加全面、具体的认识。就当前国家非遗政策而言,想办法打开学员们产品的销售市场,解决传承人群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是推动民间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针非遗传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非遗培训方案,细化非遗课程内容,搭建非遗交流平台,充分服务好非遗传承人群,在前期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编辑:che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