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阳戏(上河阳戏)
项目序号:1119
项目编号:Ⅳ-157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戏剧
所属地区:湖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
保护单位: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

上河阳戏,是流行于沅水上、中游地区的传统戏剧表现形式,有“上河(怀化)”“北河(张家界)”诸流派,因流行于沅水上游(上河)而得名,约在二百年前成形,流布区域包括湖南省怀化市所辖的鹤城区、中方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洪江市、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和通道侗族自治县,邵阳市所辖的绥宁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的天柱县、黎平县、锦屏县、镇远县和三穗县,以及铜仁市所辖的玉屏侗族自治县,深受汉、苗、侗、瑶、土家等多民族民众喜爱。

沅水上游区域历来巫风盛行。上河阳戏早年由巫师班演唱,巫师演唱阳戏的戏班叫“阳戏堂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戏发展成为独立的地方剧种。

上河阳戏长期与当地的傩戏(阴戏)共生,吸收傩腔和傩戏剧目,以演唱“三女戏”(《龙王女》《庞氏女》《孟姜女》)为代表。重要的剧目是“二小戏”和“三小戏”,主要内容是表演普通人的劳动和生活,如耕田、割茅草、割韭菜、做木匠活等,多为喜剧,将日常生活、劳动的动作提炼成具有特色的表演程式,兼演多行当的大型剧目。在演出形式上,上河阳戏以不开脸而戴面具(称为“傩脸壳子”)为人物造型的主要手段,也吸纳花灯丑扮的开脸艺术(如“蛤蟆脸”等);音乐则以当地的山歌、号子、小调为主要音乐成分(实行男女分腔、同调异腔;固定琴谱、依字行腔;清唱、包腔交替等演唱方法),并吸收花灯戏的小调音乐,学习并借鉴地方大戏剧种辰河戏的过场音乐、出场的“打引”“念诗”等;在表演上,吸收花灯戏载歌载舞的“圈子”“套子”等表演艺术,并把日常生活、劳动的动作提炼成表演程式,反映当地风俗民情。演员一般都兼备阳戏、花灯、傩戏三种技艺。

各民族艺人借助上河阳戏推动了文化融合,较好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审美、娱乐等精神文化需求,其中的喜剧剧目是当地劳动群众缓解精神压力的重要方式。上河阳戏与傩戏伴生,见证了中国戏曲宗教和世俗并存、娱神和娱人协调的特点。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梁厚芳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Ⅳ-157
项目名称
阳戏(上河阳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Ⅳ-157 
项目名称
阳戏(射箭提阳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