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995 |
项目编号:Ⅹ-88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河北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
保护单位:蔚县文化馆 |
打树花,又称火树金花,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元宵节期间的民间社火活动。人们将废旧生铁炼成炽水,泼洒在城墙上,迸溅出璀璨的火花,连续的火花形成金色的“花雨”,犹如灿烂夺目的火树,因名“树花”。
蔚县打树花产生并流传于河北省蔚县暖泉一带。明代中叶,由于战争和暖泉古镇冶铁业的发达,铁匠作坊的铁匠们从铁水飞溅的火花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打树花。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按照分工,打树花分为“掌炉”和“掌勺”两部分,掌炉者负责冶炼、抬送铁水;掌勺者负责打树花表演。打树花表演的当天,掌炉者要举行祭炉仪式。祭炉是一项很庄严的仪式,一是祈求国泰民安,来年风调雨顺;二是为表演艺人祈求平安。夜幕降临后,掌炉者将生铁放入炼铁炉中,熔化成1600摄氏度高温的铁水,灌进特制的耐火煲内,迅速抬到古堡门前,五六名训练有素的掌勺师傅头戴草(毡)帽,反穿羊皮袄(以抵挡火花烫伤)轮番上场,用浸泡过水的柳木勺舀起炽热的铁水,飞速泼向堡门上方的砖墙上,迸溅出火树金花,闪闪烁烁,飞舞在眼前,又落在脚下。场面十分壮观,给观众带来十分震撼的视觉冲击。
打树花具有奇、绝、险的特征,将传统的冶炼铸造业以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反映了当地民众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其场景奇特壮观,令人叫绝。“打树花”铁水的温度高达1600摄氏度,稍不注意就会被烫伤,所以“打树花”对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不仅力气要大,有胆量,把几千克的柳木勺带铁水一次又一次地打到高空,还要打得准,打得漂亮。
打树花技艺的传承一是通过口传心授,包括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二是以演代训,通过日常学习和演出,得到实质性的锻炼;三是通过举办非遗培训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艺要领。为了更好地使这一传统民俗传承下去,当地不断加强这一民俗的相关设施建设,在传承实践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各类媒体积极做好其展示传播,蔚县打树花的影响力正逐步扩大。
打树花集中体现了当地民众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蕴含着当地民众期盼生活像树花一样红红火火,具有显著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