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9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二   
非遗购物节“云探店” | 传统手工染制的一抹蓝——浩口仡佬族蜡染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2-06-08 17:00:00

蜡染,古称“蜡缬”,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艺术出现在中国,历史悠久。据二仪实录记载,秦汉间已有染缬,六朝时开始流行,隋代宫廷特别喜爱这种手工艺品,并出现了特殊花样。而“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所写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

武隆区浩口乡是重庆市唯一的仡佬族乡镇,悠久的历史赋予这里浓厚的神秘色彩。浩口乡浩口村田家寨,仡佬族人家依山而居。相传明末清初,他们的祖先从黔北高原迁徙到此定居,传统的仡佬族蓝染技术便在此生根发芽,并逐渐形成浩口蜡染“蓝底白画”的风格。2019年,浩口仡佬族蜡染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制作流程简单分为四道工序:制稿、上蜡、染色、去蜡。蜡染技艺繁杂,需要制作者掌握纺织、印染、绘画等多种技能。

由于蜡染均为手工制作,因此每一幅图案都需要一笔一画绘制。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浸泡,取出后晾干便得浅蓝色,然后再放入浸泡,如此反复数次便可得到深蓝色。

在浸染的过程中,作为防染剂的蜡会因折叠开裂或自然龟裂,在布面上形成特殊的“冰纹”,这种“冰纹”使蜡染图案层次更加丰富。同样图案的蜡画布料浸染后形成的冰纹各有不同,就像人的指纹各不相同,这些人工难以描绘的天然花纹展现出清新自然之美,这也是浩口蜡染不同于其它印染方式的最主要特点。

染好的蜡片用清水煮沸、去蜡、漂洗,蓝白花纹便显现出来。

传统仡佬族蜡染图案多以图腾为主,如云雷纹、回纹、铜鼓纹等,这些纹样连续对称,古朴典雅,大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或优美的故事传说,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用蜡染材料制成的挂画、桌布、服饰、手工包等民间工艺品,寄托了人们的信仰、祈愿和情感。

重庆市武隆区的浩口仡佬族蜡染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雷,她所经营的店铺——武隆仡佬族蜡染,主打产品是各种蜡染制成的生活用品及民俗装饰品。杨雷告诉手艺君:“为了做到绿色环保,我一直采用天然植物染料,不添加任何化学染料,以此还原蜡染古朴写实的效果。”

在继承传统蜡染技术的基础上,武隆仡佬族蜡染系列产品不断创新研发,创造出由单色蜡染变为套色渐变蜡染的技术。比如手工包——灼灼荷花,其灵感来源于隋代杜公瞻《咏同心芙蓉》中的“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在靛蓝色背景的衬托下,莲的纯洁高雅与清净超然跃然于上,集众多美好寓意于一身,妙不可言。

在使用传统技艺的同时,她还使用毛笔沾蜡的方法进行创作,轻柔的毛笔勾勒出的画面更具写意效果。脱蜡后,白色部分呈现不规则冰纹图案,使画面层次更丰富,更具观赏性。

杨雷不仅是传承人,更是浩口苗族仡佬族乡中心小学的教师。在常规课程之外,学校还开设了蜡染课,她负责向孩子们教授蜡染技艺。对杨雷来说,教书育人是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项流传三百多年的传统技艺现在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浩口乡蜡染非遗工坊已吸收当地村民就业200余人,每年培训返乡农民工100余人。各类蜡染工艺制作的文创产品受到市场广泛欢迎,成为浩口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随着社会发展,浩口仡佬族蜡染蓝白相间的幽远和神秘符号的联想已转变为现代审美形式,成为现代文明生活返璞归真的写照。

蜡染桌垫

蜡染手拿包

蜡染笔记本

蜡染茶席

蜡染装饰画

蜡染围巾、丝巾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