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28 |
项目编号:Ⅰ-134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间文学 |
所属地区:山东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邹城市 |
保护单位:邹城市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中心(邹城市图书馆、邹城市文化馆) |
孟母教子传说讲述了孟母仉氏言传身教,不断完善儿子人格的故事,形成于今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以邹城市为中心流布到周边多个县市区,并以山东省为中心向国内外流传辐射,在中国,乃至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广为流传。
孟母教子传说主要包括三迁择邻、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等内容。三迁择邻讲的是孟母最初居住地凫村,临近墓地。孟轲少年时经常在林墓坟茔间玩耍,学做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说:这里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搬到一个集市庙户营村居住。孟轲又学着商人讨价还价,叫卖吆喝。孟母仍说,这里不是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又搬到“子思书院”旁居住。孟轲被读书声所吸引,时常到书院里学习诗书,演习周代礼仪,就在此定居下来。断织喻学讲的是一次孟轲逃学提前回家,孟母生气拿刀把正织着布的线割断说:子之废学,如同断线不成布,前功尽弃。杀豚不欺子讲的是孟轲八岁时闻猪嚎声,问母杀猪干什么?孟母信口答,给你吃。为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里拮据也借钱买来肉给他吃。
孟母教子传说不仅在邹城一带家喻户晓,在世界各地也广为流传。孟母注重言传身教,用正面说理、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培养孟子品格,上述方法被广泛接受,成为重要教育模式。孟母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等方面,为后世留下一套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古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典范。
该传说主要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民间,古籍中仅有简单的文字记载,最早记载“孟母教子传说”的是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和刘向的《列女传》及南宋王应麟的《三字经》。孟母教子传说远播海内外,历经千百年,传承脉络复杂,在传承过程中,社会性传承和孟氏后裔传承并存。
孟母教子传说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在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各地甚至兴建了众多以该传说为主题的墓碑和庙宇。孟母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言传身教,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该传说体现的教育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