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杞人忧天传说
项目序号:1230
项目编号:Ⅰ-136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民间文学
所属地区:河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杞县
保护单位:杞县人民文化馆(杞县送戏下乡艺术团)

杞人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一,是与杞部落、杞国故事相关的传说,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等古代典籍中均有记载,主要流布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全境及周边县(市)。

杞人忧天传说由杞人忧天神话传说、历史传说、寓言传说三种文学形态组成,包括相关地方风物传说、自然地貌传说、天象传说、历史文化遗存传说、民俗文化活动传说、地名传说等六大类60余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传说有24个。共工祝融之战,女娲补天,高高山的传说,气人、启人、杞人的传说,武公东迁,桓公嫁女的传说等构成了完整的杞人忧天传说内容。

杞人忧天传说内容完整、情节生动。丰富的文化遗存与传说相互印证,使其历经几千年仍然广为流传。与传说相关的历史遗存主要有庙宇、遗址等,流布于竹林、裴村店、城关等20个乡镇。传说内容与当地民俗活动结合紧密,影响深远,如每年三月十五的“三奶奶”庙会,远近参与朝拜者众多。

杞人忧天传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社会传承为主,虽在各时期有盛有衰,但从无中断,一直流传至今,还成为民间大鼓书、河南坠子艺人的传唱题材,部分学校也将它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普及。现在,在历史文化遗存旁、村头集市及民俗文化活动中,都有传承人讲述该传说。

杞人忧天传说是中原地区“女娲补天”神话传说的遗存之一,从战国时代开始流传。从战国至唐代,思想内涵主要为对自然和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唐代至清代,文化内涵扩展至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族命运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后又演化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具有超前的预见和预防思想。

杞人忧天传说涵括原始社会部落战争、杞国沿革、灭亡和更替等史实,反映了先民对宇宙的认知,对生存环境和社会状况的理解,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待,蕴含着造福于民、泽被后世、忧国忧民的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该传说在当地妇孺皆知、代代相传、影响广泛,启示民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常思忧患,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