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41 |
项目编号:Ⅰ-147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间文学 |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 |
保护单位:横县文化馆(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壮族百鸟衣故事,是壮族先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积累中所创作出来的民间文学表现形式,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主要流传于横县校椅、马岭等乡镇及周边壮族居住区,在国外也有所流传。
壮族百鸟衣故事植根于民间,历经数代流变,衍生出多个版本。故事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张亚原尚未出世时,父亲已亡故。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他,主要靠给土司做苦工和打柴维持生计。一天,在挑柴回家途中,有只大公鸡跳上他的扁担,他就把它带回了家。这只鸡养了半年后竟变成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姑娘,并与亚原结为夫妻,过上美好的生活。后来,土司强行抢走了亚原妻。临走时,妻子告诉亚原:“你去山上射一百只鸟做成一件羽衣,一百天后穿上‘百鸟衣’到衙门找我。”妻子被抢走,母亲气极而亡。亚原带着仇恨和悲伤,也带着希望走进深山射鸟……走过了九十九条河,爬过了九十九座山,亚原射落了一百只鸟。第一百天到了,亚原做好了“百鸟衣”穿在身上,来到了衙门。终日忧伤的姑娘一见到亚原舞动着“百鸟衣”就满脸笑容。土司为讨得姑娘欢心,脱下官袍与亚原换穿“百鸟衣”。亚原借帮土司穿“百鸟衣”之机杀死了土司。夫妻逃出衙门,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古老的壮族百鸟衣故事成为现当代壮族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壮族作家韦其麟在民间流传的壮族百鸟衣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叙事长诗《百鸟衣》。此后,以此为题材的剧作、美术作品、大型歌舞剧等相继推出。
从宋末到今天,壮族百鸟衣故事通过口耳相传,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众多传承人通过连说带唱的方式,在田头、树荫下、街头巷尾讲述着壮族百鸟衣故事。
壮族百鸟衣故事包含了壮族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民族习俗、伦理道德等信息,融入了壮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故事题材浪漫唯美,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可感,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性交融,传达了壮族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对爱情坚贞不屈的思想情感,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社会、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