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徽州民歌
项目序号:577
项目编号:Ⅱ-78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安徽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
保护单位: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
  
  徽州民歌起源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屯溪、徽州、黄山三区和歙、黟、休宁、祁门四县,流传于古徽州范围内的绩溪、旌德、石台等县和邻省部分地区。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似,徽州民歌也是在先民的劳动生产中形成的,最早出现的应为劳动号子。除此以外,徽州民歌还包括山歌、小调、歌舞及部分佛教、道教歌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徽州音乐工作者曾深入挖掘徽州民歌,整理出了大批优秀曲目,如《猜谜对歌》、《牧牛花鼓》、《小石桥》等。二十多年来,徽州民歌一批又一批展现在人们面前,受到普遍认可。
  徽州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喊号子”,如歙县民歌中的抬杠号子、锯板号子,整首只有“咿呀嗬咳”四个字,音乐个性粗犷豪迈、坚定有力,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山歌的歌词常带有即兴创作成分,音乐节奏相对自由,音调悠长,多使用自由延长音。徽州民俗小调尤具特色,如《哭轿》、《接房》、《敬酒》、《交杯》、《撤帐》等歌曲与婚礼仪式密切配合,成套演唱,饶有兴味。作为徽州文化的产物,徽州民歌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可以为徽州社会历史、民俗及地域文化的发掘探讨提供鲜活的例证。
  目前,徽州地区能演唱原生态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也没有演唱会之类的活动定期展示民歌艺术,部分年轻人甚至不知道当地民歌。在此状况下,徽州民歌面临失传的危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抢救保护措施。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096
姓名
操明花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Ⅱ-78
项目名称
徽州民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