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西岭山歌
项目序号:1252
项目编号:Ⅱ-158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四川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大邑县 
保护单位:大邑县文化馆

西岭山歌是对川西西岭山区一带传唱于汉族百姓中的山歌的统称,以西岭雪山脚下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岭镇为中心并辐射到川西的芦山县、宝兴县、崇州市等地。

西岭山歌色彩鲜明,音域较宽,调子高亢,唱法自由,旋律较为特殊,山味、野味和民族风味颇浓。其旋律优美、唱词生动,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回吟诵,有的悠扬婉转,有的如泣如诉。西岭山歌的5种唱腔风格即老调、小调、大调、吆噢调、牙妹调以及对于特殊唱腔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其音乐性。西岭山歌采用了过去农村(尤其是山区)“哭嫁”的基调,表现在颤音和方言的运用及半说半唱上,使曲调更贴近生活。此外,其歌曲部分音的音准介乎两个半音之间,为歌曲增加了奇特的色彩。西岭山歌词意富于比兴,乐句结构完整,音乐形象集中,诙谐逗趣,令人愉悦。

“高山顶上栽花椒,唱不来山歌我好心焦……”唱山歌,对山歌,不仅伴随着春种秋收、烧碱挖药、伐木打猎的生产活动,也伴随着西岭人婚丧嫁娶、男女恋爱、农闲节日的民俗活动,口耳相传,习以为常。在当地人的记忆中,西岭山歌可追溯到清乾嘉之时,20世纪初已成兴隆之势。相关文献记载散落于当地府志、县志、艺文志等记载中。从歌词来看,还与清朝四川的移民有多种牵连。数百年来,西岭山民往往以唱山歌为乐事,用山歌提神,用山歌传达情感,抒发旷达、乐观、坚韧、顽强、诚信、幽默、机智的坦荡情怀。现在,定期举行的歌会已成为当地群众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重要渠道。

西岭山歌保留着川西山歌的典型形态特征,与西岭山区的民俗密切关联,具有较高的民俗和艺术价值。它是山魂之音,也是山民的心声,至今仍是西岭民众传承历史、抒发情感、寄寓理想、教化后代的重要文化载体,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