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54 |
项目编号:Ⅱ-160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化馆 |
撒拉族民歌是主要流行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甘肃省积石山县等撒拉族居住区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其主要流布区域是我国青海省东部的循化积石山川黄河南北甘青通道要塞,东至黄河谷道,积石峡东端,西至公伯峡,南至清水沟、街子沟上游。
撒拉族民歌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撒拉玉尔(传统情歌)、摇篮曲、儿歌、劳动号子、花儿、小调等。玉尔是用撒拉族语言演唱的长篇抒情诗,音乐具有说唱性。《巴西古溜溜》据说是撒拉族先民的原始民歌,是用民族语言演唱的情歌,用比兴手法,赞美心上人。《阿丽玛》赞美撒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土族等妇女穿戴各异,故在多个民族均有流传。《阿姑尕拉姬》是流传已久、以男女对唱形式交替讲述的爱情悲剧故事。还有儿歌如《伙伴们快来玩》等。撒拉族人民还创造了激励劳动、消除疲劳的多种号子,较为著名的有《打墙号子》《伐木号子》《连枷号子》等。撒拉族“花儿”,一般用汉语演唱,也有用撒拉语及撒、汉、藏语揉合而唱的“花儿”。在撒拉族“花儿”的曲调旋律中,把突厥音乐曲调、藏族“拉伊”调巧妙杂糅在一起,外加一定衬词,构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令词”和演唱技巧。流传较广且具有较大影响的撒拉族民歌还包括《伊秀尔玛秀尔》《撒拉尔赛西巴尕》《皇上阿吾尼》等。
撒拉族民歌通常以五声音阶为主,有时也使用加清角等偏音的六声音阶,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且受到藏族民歌以及伊斯兰宗教音乐等影响,形成了苍凉的艺术风格。
撒拉族民歌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生动描绘了撒拉族的传统风俗和民间故事,体现了撒拉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为研究撒拉族历史、民俗、宗教、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是维系社群情感、增进文化认同的纽带,也是文化多样性和多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175 |
姓名 韩英德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撒拉族 |
类别 传统音乐 |
项目编号 Ⅱ-160 |
项目名称 撒拉族民歌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