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项目序号:1256
项目编号:Ⅱ-162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 
保护单位:凌云县文化馆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是壮族妇女世代相传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是壮族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其周边的下甲、伶站、朝里、加尤等乡镇的壮族村寨也有流布。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以单人演唱为主,以铃声和脚踏声为配乐,分为伴奏乐和声乐两类,伴奏乐包括乐器击拍、肢体击拍和人声伴唱;声乐包括吟诵调、韵唱调与咏唱调三种。结构大多为一段体式,个别为二段曲式。音阶有四声音列、五声调式(五声宫调式、五声商调式、五声徵调式),节奏包括有序律动和无序律动,转调时体现出不同风格。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与壮族民间乐舞、民间歌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表现力极为丰富。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最初是壮族妇女在进行祈福仪式时使用的音乐,由壮族妇女以壮话演唱,唱词大多以叙事为主,多借凌云县七十二个人文和自然景点来祈福禳灾、爱惜生命,沟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内容上或反映自然环境,或反映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坎坷命运,或吟唱社会伦理道德和妇道妇规,或祈求生儿育女、身体安康,或体现自然观、哲学观和审美观,或祈祷五谷丰登等,内容丰富、多元,影响广泛。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是罕见的民间音乐调子群,以女性表演为特征,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萌芽于越族巫教,形成于明朝中期,盛行于清朝,已有500多年历史,至今还在民间以师带徒方式传承。因其音乐具有较强的可听性,后人加以改编,内容有所发展。既有传统曲目,也有民间艺人依据巫调音乐元素改编、创编的曲目。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与壮族的民族史、文化史息息相关,具有较高的历史、民俗、艺术、宗教研究价值。该遗产项目具有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体现了壮族人民特别是壮族妇女的理想信仰、伦理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心理,是维系社群情感和文化认同的纽带,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