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毕摩音乐
项目序号:1257
项目编号:Ⅱ-163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四川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美姑县 
保护单位:美姑县文化馆

毕摩音乐是彝族祭司毕摩在祭祀、丧葬等仪式和场所吟诵的传统仪式音乐,内容涵盖彝族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生产生活等方面。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的毕摩音乐保留了特有的唱腔、诵腔和曲调,广为流传。除此之外,毕摩音乐还流布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布拖县等彝族居住区。

毕摩音乐内容繁杂,丰富多样,风格别致,可分为“嘎基”和“嘎哈”两大类。“嘎基”主要唱述万物起源、族群迁徙、训世、颂毕祖、神话传说、谱牒、生产生活常识等内容,语言较为通俗明了。“嘎哈”主要为送灵祭祖类,内容包含历史源流、赞颂祖妣,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殖求育等。毕摩音乐从腔调形式上可分为诵腔和唱腔两大类。诵腔以说为主,可分为低声吟咏和高声呼唤两种。低声吟咏腔,曲调低沉委婉,速度舒缓,用音以字调的变化而变化,十分讲究。高声呼唤腔,旋律高亢,粗犷豪放,唱词一字一腔,十分紧密。速度以快速为主,曲式结构单句式居多,偶有两句对比,四句以上较少见。随着仪式的不同,音乐唱腔也不同。颂祖调、祈福调、祥瑞调、招魂调,千差万别,唱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辅以三言、九言、十一言等,并随仪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唱腔有祭祀神座调、献茶调、述源调、圈护调、叙话调、劝慰调、婚媾调等20多种。

《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议论好譬喻物,谓之夷经”。唐代樊绰《蛮书》亦有记载。《西南彝志》“歌师”制度也表明了远在两千年前就有身负签筒、手持神铃、摇着神扇的毕摩作毕唱经的事实。每个毕摩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习得不同的诵腔、唱腔,毕摩音乐在当地的传承谱系主要有的日布谱系和曲比拉火谱系。

毕摩以说唱形式讲述历史故事、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反映彝族社会生活、哲学思想和宇宙观。毕摩音乐吸取了彝族民间音乐精华,将其经典化、程式化,是彝族传统文化“歌诗乐”的宝库,在陶冶情操,鼓舞精神,娱教寓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也为研究彝族古代音乐艺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177
姓名
曲比拉火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彝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Ⅱ-163
项目名称
毕摩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