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61 |
项目编号:Ⅱ-167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 |
保护单位: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 |
蒙古族汗廷音乐是旧时在蒙古可汗的宫廷专门为“大呼拉尔岱”(意为“议事会”)、可汗、尊臣、外国使臣等高层人物敬献的音乐,其流布核心区在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的查干浩特古城遗址、罕苏木庙和根培庙一带。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境内的查干浩特为林丹汗都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鲁科尔沁旗根培庙是查干浩特附近可汗庙的分庙,历史上曾拥有寺庙乐队演奏佛教音乐和蒙古传统音乐。1984年在根培庙发现了15首古代歌谱,经专家研究论证,是林丹汗宫廷的部分曲目,由根培庙寺庙乐队使用和演奏。1632年,林丹汗从查干浩特向西撤退时,将汗廷音乐歌谱遗留下来。
经研究,蒙古族汗廷音乐有80多个曲目,包括歌曲、舞蹈和音乐。歌曲歌词全部为蒙古语,多为成吉思汗圣训、佛教训谕和民间格言等。根培庙发现的15首古代歌谱,歌词用蒙古文写就,配有工尺谱;题目还有汉文译词。它们是吉庆篇、唐公主、少年行、佳兆、吉祥师、铁骊、短歌、木槵珠、善哉行、牧马歌、君马黄、大合曲、染丝曲、公莫曲和雅政词等。这些歌曲的歌词主要内容,一是呼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百姓幸福,如《牧马歌》;二是表现对君主忠诚拥戴的思想,如《雅政词》;三是表现尘世无常的佛教意蕴,如《善哉行》;四是表达歌颂蒙古汗国武力征服世界和文治天下的意境,如《大合曲》。这些曲目在传统蒙古族汗廷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古代其他宫廷音乐的风格,是古代雅乐在蒙古族音乐领域的保留和传承。
蒙古族汗廷音乐历史悠久,形成于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时期,盛行于元代,之后一直传承,直到林丹汗时代。因属于汗廷音乐,其很少在民间流传,多由根培庙等寺庙乐队演奏。从2009年开始,阿鲁科尔沁旗成立了蒙古汗廷乐团,排练演出了20多个曲目。
蒙古族汗廷音乐对深入研究当时的典章制度、风俗礼仪、制乐始末、宫廷雅乐、宴飨乐章、乐队编制、音乐交流、演奏形式以及演唱方法,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生动见证,在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和睦社群、促进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