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640 |
项目编号:Ⅲ-43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香港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 |
保护单位:香港西贡坑口区传统客家麒麟协会 |
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是香港客家族群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舞蹈表现形式,主要流布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西贡坑口区内的乡村。历史上,一部分客家人来到香港,在西贡坑口清水湾半岛沿海定居。他们在梯田耕种,在海湾捕捉鱼虾;生活艰苦,并常受到海贼的侵扰。因此,客家年青人多学习武术,保卫家乡,舞麒麟就源于武术训练活动。
作为道具的麒麟是龙头、鹿身、蹄甲、牛尾的整合体,头上有独角,身上有鱼鳞。麒麟头由纸料及竹签扎成,身体则由代表五行的五色布组成。在鼓、锣及钹的伴奏下,健儿舞动演绎麒麟的个性:走路时很小心,不会伤害地上的生物;对周围环境好奇,要探视经过的地方。一支舞麒麟队,基本上由1名领队(通常由师傅或资深成员出任)带领,2人分别负责舞动麒麟的头部及尾部,3人负责鼓、锣及钹的敲击乐器。
客家人认为麒麟是瑞兽,可以驱除煞气、带来好运。所以在喜庆及节日庆典时都要舞麒麟。当村民迎娶新娘的时候,麒麟在村口迎接,并把新娘送到祠堂。农历新年期间,各乡村麒麟队都会相互拜访,称为“出棚”。
客家人强调,舞麒麟要讲究礼仪;拜访别的乡村时,麒麟要到庙宇及祠堂叩拜。麒麟进入祠堂前,先要拜门口,然后阅读门口两旁的对联,再以麒麟头部及身体接触门框及柱的边缘。麒麟进入祠堂后,环绕屏风的两支柱舞动,这些动作有“洁净”的含意。然后,麒麟在天井旁进入神厅,到神位前参拜。进入祠堂叩拜时,舞麒麟的路线形成了一个“结”,所以参拜之后,麒麟要以后退的方式,沿原路退出祠堂,含恭敬之意,是为“解结”。祠堂参拜完毕后,麒麟队会在空地表演。
近年,一些村民自发义务训练年青一辈,并于每年农历正月举行“麒麟会”,提升村民对舞麒麟的兴趣。另一方面,舞麒麟也随着人口流动被带到英国等地,传授给下一代。
西贡坑口的客家人,将理想愿景投射到麒麟身上。早期的舞麒麟,是健身、娱乐、保卫家园及宗教仪式的结合体。今天的舞麒麟,依然是传承传统礼仪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团结乡村、维系村民关系的传统活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刘锦棠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 Ⅲ-43 |
项目名称 麒麟舞(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Ⅲ-43 |
项目名称 麒麟舞(樟木头舞麒麟)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 |
编号 Ⅲ-43 |
项目名称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 |
编号 Ⅲ-43 |
项目名称 麒麟舞(坂田永胜堂舞麒麟)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 |
编号 Ⅲ-43 |
项目名称 麒麟舞(睢县麒麟舞)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睢县 |
编号 Ⅲ-43 |
项目名称 麒麟舞(麒麟采八宝)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侯马市 |
编号 Ⅲ-43 |
项目名称 麒麟舞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海丰县 |
编号 Ⅲ-43 |
项目名称 麒麟舞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兰考县 |
编号 Ⅲ-43 |
项目名称 麒麟舞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黄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