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677 |
项目编号:Ⅲ-80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
保护单位:阿里地区群众艺术馆 |
札达卡尔玛宣舞起源于古格时期,是古格宫廷舞之一,属于古格王宫仪仗迎宾歌舞中重要而庄严华丽的部分,广泛流行于古代西藏阿里地区和拉达克一带。后来随着古格王国的消亡,卡尔玛宣舞流落民间,几近消失。近些年来在多方努力下,通过老人们的集体回忆,才在阿里民间慢慢得到恢复。该遗产项目主要以家族方式,在西藏自治区阿里扎达县托林、低雅、楚鲁松杰、沙让、普兰县科迦等地世代相传。札达县萨让乡当巴村为札达卡尔玛宣舞的主要传承村落,村里老中青都会跳札达卡尔玛宣舞。
札达卡尔玛宣舞是在阿铃(变音鼓,又称“阿日”“顿巴尔热”)、果吾(六弦琴)、唢呐的伴奏下,由仪仗男子领舞,盛装女子随后翩翩起舞,同时男女分别对唱颂歌的传统舞蹈,仪仗男子庄严,女子婀娜。历史上札达卡尔玛宣舞的舞蹈队伍曾长达好几里,逶迤前行,你方唱罢,我方呼应,蔚为壮观。
札达卡尔玛宣舞的歌词乐曲至今未变,其音乐堪称西藏西部古典音乐的“活化石”。主要伴奏乐器“阿铃”鼓是古老的象雄时期出现的一种传统腰鼓,形状各式各样,在古格遗址红庙大殿壁画中有清楚记载,同样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果乌”是阿里古代普遍使用的民间流传的一种弹拨乐器,最早出现于象雄时期,在古格遗存的壁画中也有多处表现。札达卡尔玛宣舞女子服饰为古典女子盛装宣服,传承至今从未改变,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札达卡尔玛宣舞承载了悠久的历史与文化,通过代代相传,保留了丰富的文化记忆。该遗产项目展现了藏族传统舞蹈艺术的魅力,传达了藏族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与敬畏,有利于增进相关社区的联系与认同,促进合作与团结,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