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67 |
项目编号:Ⅲ-114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吉林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草原文化馆 |
博舞是蒙古族博在行博的过程中所跳的影响神灵、旨在祈福和去灾颂神的祭祀舞蹈,主要流布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居住区。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流传的蒙古族行博具有悠久的历史。《蒙鞑备录》载“其俗最敬天地,第事必称天,闻雷声则恐惧,不孜行师,曰:天叫也”。《元史》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相关祭祀活动由博主持,以供品祭天。
博舞以口传形式传承,至今仍是查干湖冬捕、蒙古族民俗节、那达慕大会等活动中重要的民间舞蹈艺术类节目。博舞一般由感动神灵、神灵附体、神魔冲突、获得拯救、送神离开以及获得拯救后的狂欢等仪式化的动作部分组成。在行博的过程中,主博跳整个过程中主要的舞蹈,辅博、伴博者或徒弟们和其他人只是在博处于神灵刚刚附体的昏迷状态、需要共同赞美神和狂欢的阶段才会跳舞。这就决定了博舞主要是独舞,辅之以双人舞和群舞。博舞大多数是以男性博为主,也有部分博的活动是以女性博为主,但数量比较少,其舞蹈结构与男性博所跳的大体相同,但动作和风格方面颇有不同,腰部软舞多,还有移动步,迈三步转体闪身和迈三步转体后,将脚勾在另一条腿上,顺向和逆向侧身击鼓的动作。相关制品有神鼓、头饰、服装、鼓鞭、铜人像、银剑、护心镜等。
博舞历史久远、庄严神圣,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当地群众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在传承、发展蒙古族民族文化艺术,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依据。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白春杰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蒙古族 |
类别 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 Ⅲ-114 |
项目名称 博舞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