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古蔺花灯
项目序号:1275
项目编号:Ⅲ-122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四川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古蔺县 
保护单位:古蔺县文化馆

古蔺花灯是主要流行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一带的民间传统歌舞艺术,在四川省泸州市、宜宾市以及贵州省仁怀市、赤水市、金沙县、毕节市、习水市也有流传,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古蔺县也因之被称为“花灯之乡”。据《古蔺县志》记载,清代中叶古蔺花灯已盛行民间,俗称“扭扭灯”,每年正月初二至十八,村寨各路灯棚走街串巷“耍花灯,贺新年”。

古蔺花灯与节俗文化紧密相连,从“备灯”到“择期”,从“起灯”到“罢灯”,从“参神”“翻折子”到“辞神”,各个流程环环相扣;服装、道具、乐队皆是表演不可或缺的要素。表演者主要为一男一女两个角色,即“唐二”与“幺妹”,幺妹通常为男子扮演,民间称为“童子扮幺妹”。另外还有一诙谐丑角,谓之“打岔老者”,在“耍灯”中穿插逗趣。演出通常在农家堂屋或院坝进行,表演前,“提灯师”举着各式彩灯,站在场地后方呈半圆形,“灯首”则举着写有“花灯奉贺”字样的长方形牌灯,站在后台中央。手执堂鼓、马锣、大锣和钹的乐师们,在灯牌前就座。

演出开始,唐二和幺妹边扭边拽,边唱边跳。基本舞蹈动作有“梭铜盘”“跳转步”“踩十字”与“双飞燕”等。舞蹈中的各类造型都冠以名字,如观音坐莲台、龙凤翻身、蛤蟆晒肚、盘根错节、鸳鸯展翅、犀牛望月、膝上栽花、日月相印、金龙抱柱等;步伐以“十字步”“花绑步”“矮子步”为主;按“绕盘架”“三穿花”的队形流动。由于场地的限制,古蔺花灯多以原地边唱边扭或二人擦身交换位置为主。

古蔺花灯有“古琴调”“锣鼓腔”“花灯调”三种唱腔,音乐曲调多为一段体上下句结构,唱词用古蔺方言演唱,内容为贺年祝福、赞勤斥懒、传播公理公德、山区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伴唱歌曲有《盘灯调》《梳妆调》《杨柳雀》《金兰香》《十二月望郎》《讽地主》《竹板词》《闹元宵》《逗幺妹》等。

古蔺花灯是古蔺地区农耕文化的审美化映射,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极富感染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另古蔺地区处在文化融合地带,每年灯班往来进一步凝聚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姚占楷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122
项目名称
古蔺花灯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