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荆河戏
项目序号:179
项目编号:Ⅳ-35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戏剧
所属地区:湖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荆州市
保护单位:荆州市群众艺术馆(荆州市艺术研究所)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荆州市
  
  荆河戏原名“荆沙戏”,俗称“上河戏”、“上河路子”、“荆河调”,湖南俗称“大台戏”、“大汉班”,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荆河戏”。它流行于湘西北及荆州(沙市)一带,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在流传于荆州市沙市区、荆州区的荆河戏中还有不少剧目保留着原来的“单钹路子”。
  明代万历年间,沙市的戏曲演出十分繁盛。至清代顺治八年(1651),这里已有荆河戏的演出活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泰寿”、“三元”两大荆河戏名班出现在沙市,名伶荟萃,在荆沙一带享誉百多年。时至今日,土生土长“单钹路子”的荆河戏仍在荆沙一带流传,受到荆州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域群众的欢迎。
  荆河戏属于多声腔剧种,兼唱高腔、昆腔、弹腔(南北路)、杂腔小调等,又吸收了荆楚民间劳动和生活歌谣的不少音乐元素。其音乐南北交融,别具韵味;演唱高亢激越,优美婉转;表演大气直率,贴近生活。目前荆河戏尚有工尺谱曲牌300个,剧目近千种。荆河戏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曾对恩施南剧及西南地区各南北路剧种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民族民间戏曲和音乐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半个世纪以来,荆河戏发展停滞,渐趋衰落。目前荆河戏第四代、第五代传人虽尚健在,但大多年事已高,无法从事演艺活动。荆河戏后继乏人,处于濒危状态,急需保护传承。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342
姓名
谭复秀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Ⅳ-35
项目名称
荆河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荆州市
编号
03-1019
姓名
刘厚云
性别
出生日期
1928.08
民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Ⅳ-35
项目名称
荆河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荆州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Ⅳ-35
项目名称
荆河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