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700 |
项目编号:Ⅳ-99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戏剧 |
所属地区:陕西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
保护单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
眉户,属曲牌体,又名“曲子戏”“清曲”,亦叫“迷胡子”或“东路曲子”,现通称“眉户”,是陕西省第二大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晋南、豫西、川北和陕鄂交界处等地,尤其以陕西省关中地区最为普遍。
眉户的声腔曲调,多吸收明清时期关中民间俗曲而成,大体经过了家儿戏和舞台戏两个发展阶段。清光绪末年,进入繁盛期,仅凤翔县出现的眉户班社就达22个。清末以来,随着流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五路曲子戏。到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大胆创新,开始用传统的眉户戏表现现代生活,创演了《十二把镰刀》《大家喜欢》等剧目,从此眉户传向全国各地。
眉户生、旦、净、丑各门类齐全,主要以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劳作、爱情、婚嫁、殡丧等内容为基调,传统剧目十分丰富。眉户演唱形式分为两种:一是仍保留“地摊子”演唱的曲艺形式,多为折子戏,如《古城会》《皇姑出家》等,一唱到底,很少说白。二是舞台演出形式,剧目既有《火焰驹》《迟开的玫瑰》等大型本戏,又有如《张连卖布》《杜十娘》等折子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选用自由,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擅长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眉户戏曲服饰简朴,化装为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整体风格较为现代。它曲调丰富,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说。大调以唱悲伤剧情为主,小调以唱欢喜剧情为主。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和海笛相辅,后又逐渐加入二胡、打琴以及中西弦管乐器。打击乐器及锣鼓点,均借鉴地方大戏而稍有变化。
眉户历经数百年而渐趋成形,各类剧目丰富,涵盖范围广,对研究古代历史、民俗文化具有一定意义。它语言通俗,生动自然,有较高文学、文化价值。它擅于表现现代生活,是非常“接地气”的地方戏曲,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