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花鼓戏(光山花鼓戏) 
项目序号:713
项目编号:Ⅳ-112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戏剧
所属地区:河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光山县 
保护单位:光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花鼓戏是我国各地方小戏“花鼓”的总称,主要流传于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花鼓演唱源出于民歌,后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表演的“两小戏”。在实践过程中,它借鉴地方大戏的表演模式,吸收各种艺术因素,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地方戏曲剧种。花鼓戏的音乐曲调基本上属于曲牌联缀体,同时又辅以一些板式变化。表演手段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歌舞风格。传统剧目以反映生产劳动、男女爱情、家庭矛盾等民间生活内容为主,后来也出现了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新作品。

光山花鼓戏由当地民歌小调和花会舞蹈逐步孕育而成,是板腔体和曲牌体结合的剧种,主要流布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以及新县部分乡镇,活动区域主要在鄂豫皖三边地区。

光山花鼓戏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花会玩灯阶段,演出龙舞、船舞、车舞并扮演各种典故;二是打五件,又叫“打龙船”阶段,一人打五件乐器,走乡串户即兴表演;三是二三对阶段,二人分工打三件乐器,一唱一和进行表演,可演情节简单的小戏;四是地灯班阶段,一班五至七人,有角色分工,有唱腔曲牌,演折子戏和地方小戏;五是花鼓戏阶段,行当、音乐唱腔等趋于成熟,成为世代相传的特色剧种。

光山花鼓戏以组班形式演出,每班七八个人。以演小戏为主,也演连台戏。伴奏主要是打击乐,也有管弦乐伴奏。道白用当地方言。行当齐全,一人多角,扮相简而不乱。唱腔丰富,分慢板、行板、快板、散板四类,吸收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唱词中多加进“啊、哎、咧、哟、喂”等衬词,既丰富表现力又有地方色彩。一些场合,一人独唱,众人帮腔或接腔,形成台上台下的共鸣。代表剧目有《夫妻观灯》《假报喜》《顶椅》《打六扇》等,以师徒口传为主。

光山花鼓戏雅俗共赏,是体现南北方文化交融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当地一直是广大群众重要的娱乐活动方式,丰富的剧目传承了民间记忆,对社会风尚和经济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441
姓名
魏桂凤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光山花鼓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光山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临湘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临湘市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衡州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衡阳市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长沙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荆州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仙桃市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襄阳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常德市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岳阳县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邵阳市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随州市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麻城市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宣城市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宿州市
编号
Ⅳ-112
项目名称
花鼓戏
类型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