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724 |
项目编号:Ⅳ-123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戏剧 |
所属地区:河南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邓州市 |
保护单位:邓州市孔庄罗卷戏剧团有限公司 |
罗卷戏,俗称“锣卷戏”“乐眷戏”,是罗戏与卷戏的合流,起源于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酬神还愿的“傩戏”和庙中僧道演唱所用的经卷。罗卷戏的声腔是罗戏和卷戏的声腔融合,后吸收梆子唱腔,遂又称“梆罗卷”。代表剧目有《七星庙》《对金刀》《南阳关》《三升堂》《打灯花》《战元州》《狸猫换太子》《刘金定下南塘》等。
清代中期,罗卷戏盛行于河南全省及山西省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西部等地,一度出现“一村演剧,众村皆至”的盛况。据《邓县戏曲志》记载,罗卷戏于清雍正年间流入河南省邓州市,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民间曾流传“罗卷戏进了庄,男人不下地、女人不烧汤”“能舍老婆能舍地,不能舍了锣卷戏”的民谣,至今罗卷戏剧团保持着梆、罗、卷(“三下锅”)同台演出。现在邓州市桑庄镇孔庄村仍活跃着罗卷戏剧团,主要活动范围在邓州市及周边县、市和豫、鄂交界等地。
罗戏又称“大笛子戏”“大笛子罗罗”等,其唱腔是曲牌体,演唱风格高亢奔放、激昂粗犷。罗戏曲牌原本很丰富,现保留下来的曲牌仅有30多支,主要曲牌为【耍孩儿】【攒子】【山坡羊】【呱哒嘴】等。罗戏伴奏乐器原无弦乐,领奏乐器为大笛,配以笙、笛等,现在乐队配以弦乐以丰富其表现力。其表演吸收了高跷、旱船、舞狮以及杂技、武术等民间艺术,并以真刀真枪上场演出,武打场面热烈火爆。剧目以袍带戏居多。
卷戏又称“眷戏”,其音乐结构为板式变化体,现有的主要板式有【原板】【黄散板】【紧原板】【攒子】【赋子板】【呱哒嘴】【小笛罗】等。唱腔婉转幽雅,清新舒缓,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多表演男女爱情和民间传说,主奏乐器为锡笛。剧目多是劝善类和演唱经文故事类。
罗卷戏体现了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观念,在流布区域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其持续演出保留了古老声腔罗戏和卷戏艺术传统,对传承传统戏曲文化、研究中国戏曲史和剧种发展史,具有一定意义。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王荣焕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戏剧 |
项目编号 Ⅳ-123 |
项目名称 罗卷戏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邓州市 |